图为“义乌港”一期。傅东升摄
中国小商品指数(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
浙江日报义乌5月6日电
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一周岁了!此国家战略下,义乌传奇正书写升级版。搭起这条商品贸易、物流通道的人们,还想体验更多……
一位商户的转型实验
“新店”火了!眼下,这是80后刘军明最开心的一件事。“一季度出口比去年同期翻了三番,这个势头还会继续。”今天,他对记者不无得意地说。
刘军明是义乌本地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白手起家的他,几年前就拥有了一家经营卫浴产品的“威凯卫浴”公司,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有两个门对门的商铺,大的120平方米,小的90平方米,生意一直不错,日子过得宁静而又滋润。
因为“义乌试点”的启动,刘军明年轻“不安分”的心躁动起来。
“可能我是80后,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刘军明说,在从报纸上读到“义乌试点”的消息后,直觉告诉他,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要进入一个新阶段,而新阶段也是“分水岭”,他必须主动跟上节拍。
认清大势后,刘军明开始反思自己的经营模式。“现在的义乌小商品,大多是低附加值产品,主要是价格优势,虽然生意还不错,但很容易被复制。像我做的卫浴产品,大家卖的东西基本上都差不多,留住客商的唯一手段就是比拼价格。这样下去,路会越走越窄。”
如是这般盘算一个多月后,刘军明拿定主意,在现有的两个店,拿出较小的那个进行“试验”,重新装修,重新定位,“新店”的产品要以自主设计的新产品为主,附加值要高,客户群也要与老店以中东、非洲为主的结构不同。
方略确定后,刘军明立刻组织团队进行新产品研发。同时对自己的公司架构进行现代化改造,“以前是家庭作坊式管理运营,我和我老婆商量着办,现在要企业化运营,建立营销、研发、品牌推广团队,规范化运作。”他说。
2011年下半年,刘军明推出重新装修后的新店,里面摆放的产品基本上是他带着自己的团队研发出来的新产品。而之前,两个店的产品完全一样。
但是,新产品能得到认可吗?对此,刘军明坦承,最初他的心里也有点忐忑,虽然对自己的产品有信心,但是毕竟新产品价格要高出一大截,对那些习惯性认为义乌小商品“便宜”的采购商来说,接受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刘军明的“担心”很快就变成了“信心”。
他拿出一款名曰“角阀”的卫浴配件向记者介绍说,在老店摆放的传统角阀,一个卖10元,而新店的这款角阀,是去年9月份推出的,已经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一只可以卖到30元。今年一季度,新角阀的销量是传统角阀的二三倍。
新店引来了新客人。在新店推出前,刘军明的客户主要来自中东、非洲,而新店开张后,来光顾的客商,许多是欧洲客商,像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还有意大利、德国等,甚至还有芬兰这种刘军明之前想都没想过的国家。“这正是我的目的,通过新店吸引中高端客户。”他说。
除了吸引新客户,刘军明还在尝试带动一些老客户购买自己的新产品。让他开心的是,这种努力已经初见成效,一些中东的客户向他反馈,新产品销得不错,去年下半年一个月返单一次,现在只要20多天,出口速度明显加快。
新店“买卖”红火,刘军明的规矩也更多。他给自己的业务员立下一条“军规”,所有新店摆放的新产品,都必须打自己的品牌——伊凌诺,宁可不卖,也不能同意客户更换成他们的品牌LOGO的要求。
“新店”表现完胜“老店”。与“新店”翻番式的增长相比,“老店”的表现只能用中规中矩来形容。今年一季度,“老店”销售基本保持平稳,虽然这其中有利比亚内乱等国际因素的影响,但刘军明心里清楚,“老店”很难再现生意之初的爆发式增长行情。
因为“义乌试点”,刘军明走上了一条新路,而不断研究“试点”内容的他,思想火花也接二连三出现。他向记者透露,最近,他计划去一趟土耳其,那里卫浴制造业发达,如果找到了合适的生产企业,未来他会在义乌接单,在土耳其贴牌生产,卖向全球,“未来义乌小商品贸易,一定是出口、进口、转口并重,我要争取走在前面。”他说。
“义乌港”启航新梦想
一期进驻企业234家,日进出货物23000吨
依照现在的盘道弯度,最长几米的车能转上去?集装卡车到三层的仓库,载重限额几吨?中心控制系统发现消防隐患后,多长时间内可以处置好?
今天,站在24层高的“义乌港”大楼前,义乌交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内陆口岸场站建设办主任龚先,迎来一场特殊的“现场考试”,出题的则是出席正在义乌举行的“2012年长三角地区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大会”的专家们。
“在已建成的国内内陆口岸类似项目中,义乌港是唯一可以将集装箱车直接开到仓库3楼的,至少节约了360多亩的土地。”“仓储区每个楼层单个车位的单位承重能力超过了65吨,长18米的大吨位集装箱车辆可以轻松进出,全国领先。”“这里还是智能港,一期项目的智能系统工程投入5200多万元,拥有报警、有害气体排放等20多项功能,被中国建筑协会专家评为典范工程。”面对专家们接二连三抛出的问题,龚先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作为“义乌港”建设的全程参与者之一,龚先同时也是“义乌试点”一周年的见证者。他告诉记者,把义乌建设成为具有口岸功能的目的港、始发港,使义乌成为辐射国际国内、集聚小商品和生产资料的长三角物流节点重要城市,是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试点”让义乌人的“港口梦”加速实现。去年10月18日,“义乌港”一期正式启用,由义乌交通发展公司运营公司进行运营管理。龚先介绍说,一期占地394亩,拥有一座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三层立体仓库和两幢配套服务楼,可同时满足494辆集卡车的装箱作业,年集装箱出口量50万标箱。让他格外得意的是,一期原预算投资约14.5亿元,但由于采用新工艺以及现场有效管理,整个投资节省了近1亿元。
运行半年多后,现在的“义乌港”一期仓库进驻企业136家,综合写字楼进驻企业98家,其中有较大规模的国际货代企业31家,还有中远、中海、美国总统轮船、日本邮船和法国达飞等6家国际知名船公司,每天集卡车次达8000多辆,日进出货物23000吨。
管理水平也是一流。记者跟着龚先走进“义乌港”的中心调度室,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整面墙的视频画面,10余位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调度指挥。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在这里可以全天候、全方位实时了解整个义乌港的生产运营情况,就像是110的指挥中心一样。
一期“初试牛刀”,二期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今年4月初,海关监管区土建工程开工,预计年底投入使用;二期仓储区也将于年内开工建设。义乌市物流办负责人告诉我们,“义乌港”二期项目总占地656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概算投资为16.83亿元,预计2014年能全部建成,届时“义乌港”可达年110万标箱的出口吞吐量。“建设过这样的工程,这一辈子也心甘了。”龚先意气风发地说。
“义乌试点”大事记
●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这是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改革试点,义乌因此成为全国第十个、浙江省第一个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
●2011年5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等国家16个部委和浙江省政府在义乌召开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动员大会,对义乌改革试点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义乌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2011年6月,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举行奠基仪式。根据规划,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项目整体区块规划占地12.98平方公里,建设周期10年,总投资达125亿元,计划“十二五”时期建成。
●2011年10月,年设计作业量50万标箱的“义乌港”一期建成投入使用。
●2012年1月,义乌市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运行,该中心将公安、人力社保、国安、工商、外侨、商务、民航等7个部门的98项涉外服务内容汇集到一个平台,首创了“政务超市”的模式,变多点办公为集中服务,大大缩短了审批周期,提高了行政效能。
●2012年1月,义乌市工业园区二期、义乌机场国际航站楼、小商品国内物流中心以及经济开发区总部经济区(A组团)四项工程开工,义乌货站到甬金高速连接线工程通车,国际贸易服务中心启用。
●2012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推进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内容包括建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支持电子商务发展、建设国家级小商品国际贸易区及发展进口和转口贸易等18项内容。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