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镰刀龙的化石就在一块山坡地上,
当地群众在上面刮点石粉当止血药”
镰刀龙从发现到挖掘,前后经过20多年时间,堪称奇迹
在博物馆张贴的恐龙生活复原图上,有一只恐龙非常奇特,它个子庞大,身上却仿佛长有羽毛,前肢末端有如拿着两把镰刀。这就是恐龙家庭里有名的“镰刀龙”。
“我第一次见到镰刀龙,是在1976年。当时,我对恐龙的了解还非常有限,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龙。”蒋严根说。
那年,蒋严根在台州地区里石门渠道工程处上班。一次,他来到方山附近测量,在一块山坡地上发现了一处风化的岩石,隐约可见碎骨头。蒋严根说:“当地群众也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有的就在上面锉一些石粉,用来止血。”
一晃过去了20多年。1997年,蒋严根再次找到那块山坡地,却发现有人已经动过化石。这下,他急了,赶紧写了封信给中科院下属的研究古人物古动物学的科研机构,请来几个专家。恐龙化石才开始被引起重视。
2002年,蒋严根在现场一连挖了46天,在那块山坡地挖出了一个池塘大小的坑。“我记得,当时挖出的尾骨有21节,正常应该有二十八、九节,颈部9节完整,腿骨缺一条,没有头骨。”县国土局很支持,每天挖出多少,他们就派车直接带回单位。
蒋严根说:“一开始,我们叫它‘始丰龙’。我曾和专家一起修复,如果没有搬动的话,那具化石应该还在博物馆的地下室里。”
“天台的恐龙化石资源十分丰富,
我又找到了10几处恐龙骨骼、恐龙蛋化石”
蒋严根与恐龙化石打了50年的交道,他期盼天台能早日申报“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58年,因家庭困难,刚上初一的蒋严根上了几天学便辍学了。十四五岁的小孩子正是贪玩的年龄,他去方山附近的一所农业中学玩,在山上意外发现了一个石蛋壳。因为好奇,这块石头便一直跟随着蒋严根。
不久后,一支地质队借住在蒋严根家,在当地开展找矿大调查,一住就是32个月。蒋严根便经常跟着地质队出去。2个月里,地质队员带回了各种各样的石头,加上蒋严根有一个亲戚是教地理的。从此,他便与地质结下不解之缘。
1975年,由于工作关系,蒋严根经常有机会去野外活动。从那时起,他接触到了大量的天台恐龙骨骼、恐龙蛋化石。
1999年,高速公路施工方来到天台城关双塘村取土用于填方,蒋严根发现那里有许多骨、蛋的化石残片,便不让对方取土。当时,还曾闹得很不愉快。
时隔一年,当地筹建新水厂,蒋严根在那里做饮用水管线测量工作。当时搭建了3间简易房,用于摆放设备,结果放满了蒋严根找来的各种骨、蛋化石。有关方面出于安全考虑,全部送进了县博物馆。
蒋严根就继续在工地里查找。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块不同色泽的岩石吸引了他,当中隐约可见的恐龙蛋化石痕迹让他惊喜无比。蒋严根小心翼翼地挖掘,挖出了一块半米见方的岩石。 “那块岩石有200多公斤重,上面有27颗蛋,特别细。搞了那么长时间的研究,我还是头一回见到。当时那个高兴呀,简直都没法形容。”
他马上联系了中国地质博物馆,对方派来专家。专家对这种长4.5厘米,宽4.3厘米,高2.3厘米,壳厚0.5毫米的小型蛋化石也大为惊讶。后经该馆专家及中国地质大学教授考证,这是国内外首次发现的6500万年前白垩纪时代蛋化石新种。因发现人是蒋严根,该恐龙蛋化石被命名为“蒋氏天台蛋”。
多年来,蒋严根一直为保护恐龙化石呼吁。1997年,当时的“上虞至三门”一级公路即将动工,他积极向有关方面反映,天台可能出土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应采取保护措施并加强研究工作。次年,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所研究员陈克樵专程来到天台,向国土资源部呈送了“关于立项《挖掘研究天台县的恐龙蛋及龙骨化石》的建议报告”。不久,这一项目得到批准、立案并实施。蒋严根是项目组的8名成员之一。
如今,69岁的蒋严根依然没有停下找寻恐龙化石的步伐,他的身影还是经常出现在荒郊野外、施工工地。他说:“天台已发现的恐龙蛋化石近20种,但现在已发现的恐龙化石只有镰刀龙、越龙、鸭嘴龙等几种,要做的工作还很多。目前,我又找到了10几处恐龙骨骼、恐龙蛋化石,希望对天台申报‘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帮助。”
★知识链接
天台越龙
越龙是“迷你”恐龙的学名,长约1.5米,比一只狼狗大不了多少。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恐龙家族的成员都是庞然大物,越龙个子之小,让人大跌眼镜。它是浙江省迄今发现的最小的恐龙,生活在距今约1亿年前的白垩纪时代。
据专家考证,越龙平时以吃各种植物为生,体型较小,最小的为1到2米,两足行走,善于奔跑,在觅食或休息时可能前肢也着地,属于基干鸟脚类。
据了解,在恐龙家族中,鸟脚类最为多见,分布也最广。又分为较原始的小型鸟脚类即基干鸟脚类(又称棱齿龙类)、较进化的禽龙类和鸭嘴龙类。像越龙这种后肢较长,以两足行走为主的基干鸟脚类恐龙,一般被认为擅长奔跑,也有研究认为它们可能可以钻洞而生活在地下。
目前,基干鸟脚类恐龙在亚洲大陆还不多见,越龙是亚洲所发现的所处纬度最低的一种基干鸟脚类恐龙。
天台镰刀龙
天台镰刀龙生活在8000万-7500万年前,属于兽脚类恐龙。由于其奇特的骨骼牲组合,其分类曾一度困扰古生物学家,如其耻骨指向后下方,在其他兽脚类中,这种现象只出现在鸟类及其近亲虚骨龙类中。镰刀龙后第一趾发育完全,而一般兽脚类的后肢的第一趾往往退化。另外,镰刀龙的头骨也非常特殊,吻端无齿。它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但目前发现的均不完整,影响了人们对他的认识。只能推断,它可能生活在晚白垩世早期,是一种类似于鸟类的恐龙。
镰刀龙的“谜”,一个是它吃什么东西至今没有定论。在目前发现的镰刀龙中,均没有发现颅骨化石,有的认为它们是跟大猩猩和史前地獭相似,使用它们的长手臂与锐利指爪来获得树上的食物;有的认为是草食性动物;也有的认为是以昆虫为食。
它们的行走方式,至今还是个谜。有的学者认为镰刀龙的前后肢长度相近,估计活动方式像大猩猩那样。有的学者认为它是直立行走,因为它的前肢带“刀”不便落地行走。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