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一砖一瓦凝结历史底蕴一字一句打造城市标签

  湖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稳步推进希冀迎来又一张城市名片

2012年05月07日 11:14:33

   浙江在线05月07日讯 2011年12月,湖州市面向市民的历史文化名城个性标签的公开征集活动,在湖城掀起了一阵“取名风”。打造“文化湖州”,让市民踊跃参与其中。

  早在1991年,湖州已被省政府公布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也于1996年提上了日程。而2007年以来,湖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涉及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提案已达48件。2011年9月,湖州市举行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暨申报动员大会,则标志着湖州“申名”工作的全面启动。

  不难看出,此次“申名”经过了长期的酝酿准备,传达着一个清晰的声音:申报历史文化名城,湖州,已经准备好了!而与此同时,“申名”也正悄然改变着湖州与湖州人。

  秦砖汉瓦,我们就生活在历史文化之中

  湖州地居江南,山水清远,人文璀璨。这方晶莹灵动的土地孕育了异彩纷呈的文化。湖笔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都深深根植于太湖南岸的地方特质。而在“申名”相关文件中,湖州的历史文化特质及现状被简要概括为:史前文化地位独特,地域文化特色明显,名人英才历代辈出,民国文化突出显赫。

  据统计,目前,全市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36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代表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建筑或遗迹较多,传统地名、街巷大多保留。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149项,其中,蚕桑丝织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市馆藏文物4万余件,其中仅湖州博物馆就有一级文物30件。衣裳街、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南浔镇历史街区保存完好,大运河頔塘故道、南浔镇历史街区已经列入申报世界遗产预备名单。在湖州人的生活区域内,这些反映历史文化变迁的“秦砖汉瓦”比比皆是。

  所谓历史文化,并非仅仅停留在史料与文件中——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里,很容易找出隐伏的文化线索,例如赵孟頫、吴昌硕与美术史,皕宋楼、嘉业堂与文献学等,能够梳理整个中国文化的时空节点也不在少数。

  我们知道了五昌里,就标记了陈英士,标记了中国近代史的湖州印记;我们知道了衣裳街,就标记了赵延年、北岛(赵振开)这两座中国当代文艺的高峰;我们知道了乌巾山,就标记了俞樾、俞平伯,标记了中国近代学术流变的重要脉络。

  梳理湖州文脉,对照留存实物,对于湖州历史文化保存的现状而言,历史文化就呼吸匀停地活在这座城市中,由点及面,辐辏成一幅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完美图景。

  衔接历史与现实,我们稳步迈向“名城”之路

  面对这样一份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将资源保护、转化、利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现实中的湖州在迈向“名城”的道路上,同样切实努力,稳步推进着。

  从湖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自2001年以来,市政府曾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湖州市区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先后两轮编修《湖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而毗山遗址、下菰城遗址、钱山漾遗址等重点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也正在着手制定中。

  与此同时,保护投入力度也逐年加大。湖州在全省较早建立文保单位巡查工作制度,实现了文保单位的“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管理机构)。几年来已累计投入维修资金近亿元,先后完成了各级文保单位的保护维修工程30余项,涉及面积逾30000平方米。

  在街区保护方面,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和南浔古镇历史街区的保护性修缮工程启动,已投入资金近20亿元。在衣裳街、南浔镇相继实施完成了拆违搬迁、河道清淤、驳岸整修、三线下埋、立面修复、桥梁修缮、石板路铺设等一系列保护性修缮整治工作。依照专项规划,展现在市民面前的,是一个修旧如旧的惊艳格局。

  同时,名城展示项目逐步推出。33位代表性人物从历代1000多位名人中海选出,落户湖州历史文化名人园。同时,赵孟頫艺术馆、沈家本纪念馆、湖州民国文化馆等一批名城展示项目正在启动实施,毗山遗址公园建设也纳入湖州市新一轮总体规划。2000年以来,湖州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巨大,先后建成了湖州博物馆、湖州文化馆、湖州音乐厅、湖州大剧院等。在这一轮的建设周期中,上述标志性建筑,随着城市功能布局的变迁,早已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湖州人的日常生活中,让市民印象深刻。

  下一步,湖州市将按照相应要求,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抓好“申名”各方面工作。其中,凝练地域特色的“名人、名文、名宅、名园、名街、名品”,将升格为城市文化名片。修缮一批名人故居,整理一批名文,保护修缮重建一批名宅、名园、名街,开发一批名品,“六名”将成为散落在湖城大街小巷的独特景观。

  文化湖州,每个湖州人都在不断努力建设着

  “申名”是起点,而非终点。每个湖州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文化湖州”。身为湖州市社科院文化研究室主任,沈文泉既是湖州人,也是本土文化的研究者。对于丰赡的地方人文资源,他深有感触。他告诉记者,从这个“富矿”中,他汲取了丰富养料。已经陆续出版了《海上奇人王一亭》等多部相关著作的他也一直关注着“申名”。

  2006年多哈亚运会上,湖州书法家慎召民现场书写“和谐亚洲”四字巨笔书法。多年来外出交流,他频频扮演着本土文化的传播者。谈到此次“申名”,他说:“这无疑是一个鼓舞人心的大好契机。对书画家来说,一则更要走出去,向世界推介、展示湖州作为名城的深厚底蕴与非凡魅力。 ”

  关于“申名”,湖州市文广新局文艺处处长、申名办主任朱学斌有着自己的理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再次提到战略高度,而在湖州市第七届党代会报告中,孙文友书记更是将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纳入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要点。可以说,这是湖州新一轮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同样,历史文化名城申报与报告中提到的‘实力湖州’、‘魅力湖州’、‘幸福湖州’,都紧密关联。作为解读湖州的关键词之一,‘申名’与每一个湖州人息息相关。 ”

  事实上,“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张城市名片,所有湖州人的确正在共同打造。“申名”工作全面启动伊始,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2011年12月,湖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携手本报,面向广大市民,展开了历史文化名城个性标签的公开征集活动,也让湖城掀起了一阵“取名风”。消息一经刊登,几乎每隔几个小时,就会收到几封投稿邮件。在共计200余条的个性标签投稿中,最多的一位市民创作了18条。

  “当我们随意提到几个人的名字、一段历史,时常会发现与湖州具有一定渊源或直接联系。 ”出生于1989年的朱炜目前就职于德清县图书馆。作为一个普通的80后市民,他也参与了此次个性标签的征集:“但我们所受的教育里却很少提及这些,对本地历史文化的认知和接受相对薄弱。‘申名’可以使青年人参与对本地历史文化的发现与发掘。 ”他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新一代湖州人对“申名”的认知与参与。在他们的理解中,“文化湖州”同样得以不断建设并延续着。

  
来源: 湖州在线 作者: 俞旭东 姜宗敏 周昕 编辑: 黄杭艳(实习)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 台州开展优秀人才培养资助申报工作
  • 东海先锋:今年确定11个紧缺人才申报领域
  • 东海先锋:今年确定11个紧缺人才申报领域
  • 马鞍列岛保护区效果如何 相关专家评审评估实施方案
  • 赵洪祝强调把握阶段性特征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