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博上一组湖北孝感某中学高三年级同学集体在复习时打吊瓶的图片引起关注。有人称,学生打的是补充能量的氨基酸,可以提高学习能力。 这个真的管用吗?随着高考的临近,很多考生和家长都有自己的“独门秘籍”:打点滴、吃药、喝醋、吸氧等,可谓“花样经”百出,但是哪些是用的?哪些可能适得其反?市中医院的专家们为大家一一解读。 打吊瓶补氨基酸——不靠谱 还不如吃个煮鸡蛋 这个首先被急诊内科的王奇医生给完全否定了,“这个太不靠谱了!”王奇说,氨基酸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但“氨基酸注射液”是一种处方药物,它主要针对营养严重不良的患者,对维持危重病人的营养、抢救患者生命有重要作用。即使对重病患者,医生也要先详细检查,确定其适应征且符合注射指征之后,才能开出药方。 对身体健康的正常人,随意注射氨基酸,可能造成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加重肝脏、肾脏负担,绝对有害无益。此外,静脉注射本身也有风险。静脉注射将药液直接输入静脉,很多患者会出现发冷、寒战、发热,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夏季本是输液反应的高发期,一旦出现输液反应,那是后悔莫及了。 王奇建议,如果家长确实认为孩子缺乏蛋白质等营养,不如多让他吃一个煮鸡蛋,喝一瓶牛奶就足够了。 紧急备考吃人参——不靠谱 还不如一日三餐搭配好 高三女生娟娟平时成绩一向不错的,但是这次为了高考让女儿更加出彩,妈妈特意拿出了家里一支珍贵的野山参给女儿来进补。可是两天吃下来,娟娟发现自己口舌生疮,还流了鼻血,晚上更是兴奋得睡不着觉。 中医妇科的傅萍主任医师一看真有点哭笑不得,“这么热的天气吃人参,要上火的,不被折腾生病就很好了。”专家说,考生中滥用滋补药而发生不良反应者屡见不鲜,因此提醒必须正确对待补药。 一般来说,健康人是不必进补的,特别是青少年。作为家长,只要把考生一日三餐调理得当,荤素合理搭配,一般孩子的营养就不会有大问题。比如米、面、鱼肉、蛋白质等属于酸性食物,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等属于碱性食物,大脑在弱碱性环境下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率。优质蛋白质、充足的热量和适量维生素就可以保证考生保持在最佳状态。高考考生也不要突然改变饮食习惯,考试时不要吃得太饱、不要喝太多冷饮。 家有考生自备吸氧器——不靠谱 还不如多睡睡觉 “这段时间进入最后冲刺了,晚上熬夜,结果早上打不起精神来。”高三学生小林这几天紧张备考,爸爸妈妈看他的精神状态不太好,就急在心里,听人说吸氧能有助于提神,但是去医院吸氧又没时间,于是家长就从网上专门买来了一台便携式自备吸氧机来助考。 脑外科的董勇告诉记者,这种便携式吸氧机尽量不要给学生用,因为其氧气浓度不宜掌控。吸氧也并不是越多越好,长时间过度吸氧也能造成人体内环境紊乱,严重的还会出现氧中毒。专家强调说,吸氧只是缓解紧张的一种方法,考生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只有充足睡眠和适当运动才是调节脑细胞活力的最好方法。 让大脑放松的最好方式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给他们压力,特意去吸氧有时可能还会给考生增加心理压力。 乱服“聪明药”——不靠谱 还不如让孩子减减压 “以前每年中、高考前后,有不少人到医院来配一个叫‘利他’的药。”西药房王维主任说。 据说这个药物外面传得很神,管它叫“聪明药”,可以让孩子集中精力,还能提高智商。还有的家长听说朋友的孩子服过后效果不错,原来成绩一般,吃药后却提高得很快,并且也没发现有什么副作用。 王维主任介绍,“利他林”目前是处方药,只适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服药后能促使神经细胞释放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从而增加神经介质的浓度,使患儿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健康人服药后出现注意力集中了,小动作减少了,学习成绩提高了,从而给人一种“服了药后变聪明”的错觉。其实这是错误的,健康人服药后不仅不会“变聪明”,还可能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比如头痛、失眠、心律失常、肠胃紊乱等,并且存在成瘾的可能。因此,家长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其实,有时候家长觉得孩子不能集中精力多是因为考前学生压力太大,出现焦虑情绪。要缓解症状其实有很多方法,还不如给孩子减减压,合理安排学习休息时间,做到劳逸结合就行了。”王维说。
(杭州日报 通讯员 徐尤佳 记者 陈玲)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