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0日讯 5月9日,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村民吴志仁一家三口来到中国畲族博物馆,看着琳琅满目的展品,品味畲族历史和文化风情,不时啧啧惊叹。吴志仁笑着说:“这么好的博物馆,原本以为参观一次要花不少钱,想不到是完全免费开放,孩子可喜欢看了!”
“这座中国惟一的畲族博物馆,投资3000多万元,一年仅运营费就需150多万元,但不向参观的百姓收取一分钱的门票。投入的是有形成本,回收的却是群众对民族文化认同,这是县里推进‘文化民生’工程的具体体现。”景宁畲族自治县文广局局长夏雪松自豪地说,像这样没有围墙的文化“大舞台”遍布景宁城乡。
近年来,景宁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畲乡文化建设,先后投入近2亿元用于文化建设。最近,县委、县政府又出台了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新文件,明确要求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如果说提升经济实力是景宁的首要任务,那么擦亮民族特色文化‘金名片’则是更高的追求。经济欠发达,但不意味着文化发展也欠发达,畲乡文化事业有潜力也有能力进入全市乃至全省第一梯队。”景宁畲族自治县委书记林康告诉记者,文化体现了地方综合实力,更是群众幸福感的试金石。
踏着音乐节拍,扭动快乐身段……每天傍晚,在大地乡驮垟村文化室,农闲之余村民们伴着阵阵舞曲,跳着欢快的健身舞蹈,音乐和欢笑声飘出室外,在山间回荡。“政府给我们建了活动场所,又配齐了设备,村里的文娱队也建起来了,还给我们这支草根队伍奖励了5000元!”大地乡“红军颂”农村文化艺术团负责人徐成根满脸笑容地说。
“富了口袋不等于幸福,搞好文化活动才能让群众生活更有品位。”大地乡党委书记吴伟东说,像驮垟村一样,如今连最偏远的山村也有了自己的文娱队。在全县,共有270余个各类民间团体活跃在城乡。
“文化民生”工程也激发出了乡村生产力,给乡村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唱一首山歌、跳一支民族舞、上一桌畲族特色菜肴,畲家风情让外来游客流连忘返。据初步统计,去年景宁民族风情游特别红火,总收入首次突破10亿余元。
编后:
经济欠发达并不意味着文化也欠发达。景宁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却有着非常丰富且具鲜明特色的民族文化。挖掘这些民族文化,为现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景宁实施的“文化民生”工程作了最好的诠释。
对丽水而言,无论是文化资源,还是文化产业基础,均被专家认为处于全省第一梯队或第二梯队的领头羊。如何让文化在提升百姓幸福指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有更大作为,实现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还得让文化发展回归到民生本位,发挥出文化特有的育民惠民富民属性上来。加快推进“文化民生”工程,既让文化为群众幸福加码,也让丽水增添“绿色崛起、科学跨越”的新优势。
- 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现场推进会在衢州举行
- 嘉兴市“非遗”保护迈入“数字化”时代
- 浙江努力把历史文化村落打造成为农村的“金名片”
- 东阳兴办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在东阳打工有滋味!
- 原真性保护永续化利用 江山古村落长出“幸福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