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1日讯 从佛罗伦萨的一个小镇/曾走来一个美丽的女人/南丁格尔/我们的提灯女神/她和我们一样是父母给的肉身/她美丽她动人/英式的花裙绣着典雅的花纹/她和我们不一样她有着四颗心/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她是女神/世界上只要有人就会有体温/微笑在最需要时光临/疼痛的围困/一点点消遁/爱像一整座城堡里的甜蜜/只要需要伸手可及/又取之不尽/啊从世界每一个巷陌延伸/都会发现一个个美丽的女人/她继承了发扬着提灯女人的精神
——摘自5·12汶川地震民间诗歌
100年前,“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生日5月12日,成为全世界护士的共同节日。
100年来,南丁格尔的那盏灯,一直照耀着护理界。
在第100个国际护士节到来之际,本报记者走进我省两位普通护士的一天,记录她们平凡的付出,不平凡的爱。谨以此组记录,献给我省10多万护理工作者。预祝你们节日快乐。
受访人:马冬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护士记录者:本报记者陈宁通讯员孙美燕
我的幸福是迎接新生
有人这样形容:分娩的阵痛,是大部分妇女一生中所承受的最剧烈疼痛。
有人这样描述:胎儿经过狭长产道所需的力量,不亚于母亲的辛苦。
有一个群体,他们每天都在体会着这种艰辛与伟大。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马冬梅是30多名助产士中的一员,今年5月12日,她将迎来自己职业生涯中第26个“护士节”,可是她再也记不清,有多少个新生命曾在她的见证下诞生。
戴上帽子、蒙上口罩、系紧防尘服的绑带、穿好塑料鞋套......带着几分庄重,我第一次走进产房。但对于马冬梅而言,这只是一天平凡工作的开始——
迎接生命
穿过省妇保产房前两扇厚重的大门,我按照产房的要求“全副武装”,同行的护士解释道,由于娇嫩的小生命不能受感染,进入产房的要求非常严格。
穿过狭长的过道,首先看到的就是待产室。床上,临盆的孕妇正在经历着宫缩的阵痛,满头大汗。一位助产士紧紧握住一名孕妇的手,娴熟地抚摸着她的肚子,并在她耳边细声说着鼓励的话语:“别紧张,疼痛是正常反应,一会宝宝就会出来了。”两个小时后,直到这位孕妇进了分娩室,她才放心地松开手。
这位瘦小的助产士,就是我的采访对象44岁的马冬梅。
“助产士不只是接生孩子的。其实孕妇从阵痛到分娩后两小时,都需要我们。”马冬梅说,除了帮助分娩,还要凭着自己的经验,为产前产后的孕妇做心理安慰。
“每一刻,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马冬梅带我走过产房的过道,待产室内的8张床铺,已经躺满孕妇。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每年要迎接上万个小生命的诞生。马冬梅一天最多接生过八九个孩子,一直站在产房内,连喝口水、上个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产房的墙上,贴着孩子美丽的笑脸,和正确的待产示意图。就是这个看似平静的地方,却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凶险: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34万妇女在怀孕和分娩期间死亡,有800万人产生分娩相关并发症。“肩难产、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在这些人命关天的状况下,助产士起着重要作用。”在马冬梅的记忆中,自己数次深夜到家,又被叫到医院参与抢救。
眼前的马冬梅,身材娇小,让人难以把她和助产士这样一个“体力活”联系到一起。“我个子小,力气却不小,嗓门也够大。”她开玩笑道。
在省妇保,常年都有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产房外宽敞的家属等候区内,坐满了等待着新生命降临的人们。他们或深锁眉头、或十指紧扣,脸上写满了焦虑和期待。这是一种幸福的表情,因为他们每个人心里都在勾画着即将出世小生命的模样。
“每次进产房前,我一看到他们,就觉得自己肩负着好大的担子啊。”马冬梅说,但只要听到孕妇和家属的一句“谢谢”,就觉得一切都值得。
感受生命
马冬梅仍然很欣慰,自己的这份工作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如今,她已经是省妇保最年长的助产士。这个30多人的团队每天都在默契地配合着,为了帮助孕妇减轻生产痛苦,团队内还有专门的导乐师,从孕妇规律宫缩到产后全程跟踪,帮助他们做身心的准备。
“分娩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最需要努力的是孕妇自己。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她们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生。”马冬梅说。
1983年,准备升入中专的马冬梅在护理学校和助产士学校之间犹豫。有过从医经历的母亲告诉她,在国际上,助产士有处方权,有一定的医生资质。3年后,马冬梅从原浙江医科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助产士学校毕业,进入省妇保,正式成为一名助产士。
在国内,助产士虽然还属于护理行列,但是却能在接生、抢救时辅助医生做出准确的判断。2010年,马冬梅入选“浙江省优秀护士”,但她笃定地说,“我不仅仅是一名护士,还是一位医者。”
6年前,马冬梅成为了孩子的母亲,38岁的她已是高龄产妇,怀孕34周后胎膜早破,她诞下一名早产儿,初尝了为人母的喜悦和担忧。从此在马冬梅眼中,生命变得更加奇妙和不可思议:“怀孕时的辛苦常人无法理解,但看到小生命的诞生,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事。”
受访人:钱菊娣浙江老年关怀医院护士记录者:通讯员赵颖本报记者肖国强 我的微笑他们看得见 “26床病人昨天呕吐一次,69床病人有点发烧,要格外注意……”早上8点,我们赶到浙江老年关怀医院一病区时,护士们正在护士站集中交班,互相交待当天的注意事项。 36岁的主管护士钱菊娣,身着粉红色的燕尾帽和护士服,静静地站在队伍里边听边记。17年来,她每一天的工作,都是从此时此地,正式开始。 10分钟后,交班完毕。钱菊娣转身走进换药房,推上小推车,快步走向206、207、208三个病房,那里躺着12个等着她护理的住院老人。今天,她的病人并不算多,多的时候16个病人也有。 照顾老人 “徐大爷,我来给你透透气啊……”走到27床前,钱菊娣一边亲切地搭讪,一边麻利地为徐大伯换上了新的湿化瓶和鼻导管。 转过身,她又给28床的马大伯挂起了盐水,“老人家,有点疼,稍微熬一下。”老人说不出话,只能眨巴一下眼睛,表示感谢。 “我们这里的老人平均年龄86岁,再加上病症的影响,大部分都生活不能自理,也不太能清楚表达,但意识都是很清楚的。你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和手势,他们虽然说不出来但肯定能感受到,所以我们一定要本着一颗真心对待。” 挂好盐水,钱菊娣又快步进了207房间,我们赶紧小跑着跟上。“平常都是这么走,不然这么多活,忙不过来。” 半个小时后,第一轮常规治疗结束。钱菊娣顾不得擦一把额头渗出的涔涔汗珠,又快步走进了换药房,开始了第二轮的吸氧、雾化病人的更换护理工作。到了第三轮,我们已经跟不上了,只能在后面远远看着她,帮助老人膀胱冲洗、擦拭、换药、中频理疗以及静脉助推。 “一些病人9点钟要测血糖,10点左右要把需要饭前服用的药分好核对之后发下去,26床做的皮试要过20分钟再去看一下,之后记录交给医生开医嘱,大部分病人由于长时间卧床不活动,每隔两小时就要为患者翻身拍背,皮肤按摩防止褥疮发生;老年人的膀胱比较小,膀胱冲洗要冲冲停停再冲冲,这样反复分好几次;还有些心电监护病人,每隔一小时就要观察记录一下数据,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事情这么多,怎么能记得住?”我们听到这里就觉得头晕脑胀。钱护士粲然一笑,“我们工作习惯了,慢慢找到规律,总结出经验就好了。而且现在我们每个护士也都随身带着一个小本子,每进一次病房也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各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再把重要数据以及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随时记录,随时翻看提醒。” “每天都这样吗?”“是啊,都是一些很琐碎的工作,打针、换药、翻身、清洗、按摩、消毒、发药、叩背、鼻饲、洗头发、剪指甲、嘘寒问暖、心理安抚……” 送别生命 每一天,只要不是轮休,钱菊娣都要做无数次这样听上去单调而冗杂的工作,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平时还是节假日—— 早上7点半,赶到医院做准备工作; 8点交接班,了解自己受理的病人情况;中午11点45分前完成日常治疗、护理、血压、血糖、心电率等各种身体指标的检测和记录;然后是午饭;简单休息一下,1点半又要开始下午的护理工作,直到5点下班…… 这中间,连续8个多小时不停地快步奔走,来来回回地频繁穿梭于各个病房之间,几乎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要上厕所了,还得让别的护士搭把手才能走。“我们自己常开玩笑说,一天下来,相当于从拱宸桥跑到了南星桥。” “累吗?”“还好,习惯了,不开心的时候,就安慰自己说锻炼锻炼身体也好。”但是一到家,钱菊娣经常是连衣服都懒得脱就往床上一倒,直接睡过去。 “这些都不算什么,最难受的就是,这些老人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就走了。”钱菊娣低下头说。 她永远记得,那一天凌晨,自己护理的第一个老人突然间就去世了,毫无征兆。那天,当医生走过来,宣布老人死亡时,她一下子呆住了。“我一个人呆在病房里,傻傻地坐在老人身边,脑子里一片空白,也许是害怕,也许是悲伤,眼睁睁地看着一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没了。” 也许只有懂得死亡,才能理解生活。那一天起,钱菊娣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刚出校门时小女孩般的青涩、懵懂和任性,没了。有的,只是对教科书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重新认识。 “以前天天面对老人,总觉得工作琐碎、厌倦重复,有过抱怨,也有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怀疑,但现在,我开始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懂得了工作的价值。”她说,“如果我的一言一行能够减轻痛苦、促进健康、挽救生命,那我就觉得很有价值、很满足了。” 天天和老人朝夕相伴,钱菊娣也觉得自己感悟到了很多。因为深刻体会到活着的不易,这些老人比常人更谨慎、更敏感,也更加珍惜生命,吃一口香蕉,喝一口水,他们都会特别开心,连眼睛都特别有神。“总有一天,我也会像他们这样变老,我为什么不能像他们这样,从现在就学会珍惜?” 充实自己,温暖他人,用自己的努力,让生命更精彩地延续,这就是钱菊娣,一天一天刻下的岁月的痕迹。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雕塑 畅想诗 感受护士之美 光摇曳着飘过来了,寒夜似乎也充满了温暖……我们几百个伤员躺在那,当她来临时,我们挣扎着亲吻她那浮动在墙壁上的修长身影,然后再满足地躺回枕头上……” 这是100多年前,英国伤病员对一位女护士发自内心的赞美。这位女护士的名字,叫南丁格尔。后来,她被全世界称为“提灯女神”。 她出生在英国一个名门富有之家,却从小就富有爱心。 年轻时,她过着十分优越的上流社会生活,活在舞会、沙龙,以及与贵族们的周旋之中,内心却一直感到十分空虚,觉得自己的生命活得毫无意义。直到有一天,她决定把护士当作自己一生的天职。 在给父亲的信中,她这样写道:“尽管我的年龄的确不小了,不过我会更加坚持行使我的使命……我为此而欣慰,因为这意味着,我将获得新生命。” 于是,这个世界上,有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女护士。于是,人们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护士之美。于是,在她的生日那一天,5月12日,成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护士节。 今天,在第100个国际护士节,她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依然弥足珍贵:爱心执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这是生命最初的感动。她叫马冬梅,省妇产科医院一名普通的助产士,26年来,不管多苦多累,每一天,只要能听到婴儿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她疲惫的双眼总能格外光亮。她说,“看到小生命的诞生,是一生中最幸福的事。” 这是生命消逝前的美好。她是钱菊娣,浙江老年关怀医院一名普通的责任护士。17年来,虽然每一天面对的都是八九十岁的,几乎不能动弹、不能说话、随时可能失去生命的老人,但她依然没有丝毫的恐惧。她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变老,“只要他们在一天,我就要让她们感觉到人世间的真情,生活的美好”。 在浙江,在中国,在全世界,还有很多很多像她们这样,默默无闻,以“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个病人。她们戴着燕尾帽的美丽身影,早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每个人的心里。 只是,人们很少知道,她们其实也有很多的委屈,很多的烦恼:病人和家属的不理解甚至斥责打骂,社会上一些人的冷嘲热讽,甚至,因为工作辛苦,待遇又低,很难照顾到家人,连她们的终生大事,都成了问题…… 在采访中,我曾经一次次见到她们说着说着,突然间就会留下委屈的泪水,但转过头去,又是笑脸面对病人。 “我们没有更好的语言,来表示护理这一词语,所以就使用了‘护理’这二字。”这是南丁格尔在《护理札记》中的经典名言。 幸运的是,我们已经有了更好的语言,来表达护士这一词语,这就是——白衣天使。 向所有的白衣天使,致以最诚挚的敬礼!
- 年轻党员大西北造起"爱心桥" 80后"天使"的人生拐点
- 年轻党员大西北造起"爱心桥" 80后"天使"的人生拐点
- 黑脸包公 天使情怀
- 浙江启动“阳光天使”助医项目 符合条件患儿可报名
- 浙江“阳光天使”助医项目启动 3年300万救助金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