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脖的力量正在改变世界。它不但改变民众交流八卦与关注时事的方式,也渐渐引导着政府部门公开与快速的网络节奏。昨天的北京青年报报道,2011年11月,“北京微博发布大厅”上线运行,成为我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群。截至目前,北京市已经有54个委办局、16个区县共计70个单位和7位新闻发言人入驻“北京微博发布大厅”。
政务微博可谓其兴也勃焉。从官员的个人微博,到各级政府部门,各个政府机关的微博,一时之间纷纷冒了出来。除了及时发布一条条政务信息,政务微博还有更人性化的一面。比如北京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惠的微博认证是新闻官,但她在微博上除了发布与政府政策有关的新闻以外,还经常在“惠生活”中发布一些很有人情味儿的微博,如提醒年轻人无论多忙都要按时吃饭、如何缓解腿部劳累、如何防晒等。这要是搁在以前,有一个你不认识的政府官员隔空向你嘘寒问暖,是无法想象的一件事。
政府部门的网络化、信息化不是自微博始。之前政府部门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政务网站,但是很多网站基本上处于不维护状态。即使有网民到网站上留言,迎接他们的也是“已阅”之类的冷冰冰的回复,甚至有的留言大半年都没人搭理。这样的政府网站说明了我们的一些政府部门是触网了,是时髦了,但触的是蛛网,在凡事讲究公开透明的网络上,犹自裹着厚厚的隐身衣,羞于见人,冷于见人。
可是微博就不同了。微博本质上就是一种自媒体,带有天然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这种开放和互动使它成为了绝佳的政府与民众沟通的桥梁。微博上的一句问候,几声关心,无疑将官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许多。而网民在微博上的留言建议也能迅速地得到回应与处理。这种良性互动正是政务微博在网民中产生极大影响的关键所在。针对微博的火爆,已经有专家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政府应避免弱势群体因不能上网而失声。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网络尤其是微博已经是政府部门听取民意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另一个问题更值得我们思考,除了网络这一时髦渠道外,其他反映民意的种种渠道是否堵塞了,因而各种声音也随之沉没了?
屡屡看到民众反映的问题在当地得不到解决不得不越级上访的新闻,很多上访者都是村民。我想这些村民很多都不懂电脑,不懂得怎样通过网络通过微博等让世界变平,他们被迫走上了坎坷的上访之路。如专家建议的,政府为低收入民众创造上网条件,推动网络信息公平,避免弱势群体因不能上网而“失声”,确实很重要。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政府倾听民意的姿态和勇气,假如对来自任何渠道的民意民声都一样重视,都真诚回应,都着力解决,那么即使没有网络,民众也无须频频上访。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