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4日讯 5月10日,当记者走进位于诸暨市应店街镇十二都的孟庙时,十余位当地老人正在抓紧时间为《暨阳孟氏宗谱》做第三次校对工作。老先生们告诉记者,现在修订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尾声阶段,宗谱将于明年面世,“届时这本400多万字,100卷的族谱将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宗谱”。
两万余孟姓人将入宗谱
据了解,孟子后裔南支在诸暨很是兴盛,而最早则可追溯到南宋初。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当时金兵南侵,宋信安郡王孟忠厚(孟子47代孙)护帝南迁,为迁越始祖。其幼子太尉公,名德载,字仲博,生于靖康元年(1125年),封为诸暨开国男、环卫上将军昭佑明应候,于1147年定居夫概里十二都,成为南方孟姓始祖。目前,诸暨是孟忠厚的后裔分布最密集的地方,有2万多人,仅十二都村就有5000余人,已经发展到第八十一代孙。
孟南生今年66岁,是孟子第七十二代孙,和他一样进行修订这本宗谱的共有11位老人,全都是孟子后代,年纪最大的孟文桂已经82岁了。这群老先生从2010年9月开始就聚集在孟庙自发修订宗谱。现在修订工作得到了很多诸暨孟姓企业家的资助,诸暨市宗谱研究会也给予了很多的意见和帮助。
孟南生介绍说,新修订的《暨阳孟氏宗谱》是以1929年的《暨阳孟氏宗谱》为蓝本补充修订的,格式也按老宗谱的格式来。新宗谱要把诸暨所有孟姓后代都收录其中,除了诸暨孟氏外,义乌、萧山甚至一些外省的孟姓后代也被纳入修订范围。
在宗谱上,不仅要有太公、爷爷、父母等直系孟姓,还要记录妻儿情况。和1929年的旧宗谱不同的是,新宗谱孟氏女子也上书入册,而且情况记载详细,不像旧宗谱上仅仅留有一个姓名。除了个人,新宗谱还要收录孟姓人聚集村的村史。
“这本宗谱的脉络从黄帝就开始了,接着到亚圣孟子,再接着是诸暨南孟,然后是诸暨南孟的繁衍发展现状,所以整个工程很浩大。”孟南生说,宗谱修到现在已经历时两年多了,由于年代实在太久远,中间遇到的困难非常多。
“我们用的方法是一家一户入门调查。有的人家姓孟,但是住在外面找不到了;还有就是一些过世的,出生年月后代们记不清,或者名字只有音不晓得字。我们又一个都不能剩下,一个都不能写错,这种时候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查证。”孟南生说。
南孟文化催生优秀孟姓后裔
古时孟太尉公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治学严谨,他秉承先祖孟子儒家文化,一生致力于发扬孟子文化,由此掀开“南孟文化”的新篇章。同时,据乾隆《浙江通志》、光绪《诸暨县志》记载,宋乾道庚寅年(1170年),奉宋孝宗御旨,诸暨县令沈令纹主持在夫概里初建“孟子庙”。此后,这里的孟氏后裔就有“南孟故里”、“南孟大宗”之说。宋高宗还御书“仁寿堂”匾额一块为诸暨孟氏宗祠堂号。
自此,“南孟文化”的发展盛况空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达官显贵、文人墨客多来瞻拜圣贤,更是留下许多宝贵的诗词歌赋,“南孟文化”也已经成为孟子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南孟文化的熏陶下,南孟故里也是人才辈出。除孟忠厚外,昔有南宋抗击蒙古著名将领“吉国公”孟珙、官兵部侍郎孟淳,还有明代著名诗人、世称“贞女夫人”的孟蕴。明清二代,浙江省督学还对诸暨孟子后裔南支优待有加,通文学都充生员,一律免于试,世为承袭,与山东兖府孟子后裔学例同。到了现在,南孟故里又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风云二号卫星总设计师孟执中这样的杰出英才。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人员发现暨阳孟氏后代一样出类拔萃。“宗谱中,我们发现优秀的人真的很多,古代自不必说,现代就有将军、工程院院士、全国劳模,还有许多国家干部、企业家……”一位正在统计的老者告诉记者。据统计,上宗谱的孟氏后代本科、研究生和博士就有1500人之多。
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南孟后裔一直致力于儒家文化的发展,他们以耕读为主,崇尚孟子思想,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主张道德第一、金钱第二,做人要有骨气。并秉承先祖遗训,凡是留传有文字的纸一律不允许烧毁,形成了独特的“南孟文化”,并积累了孟贞女传奇等丰富的“南孟史事”。
“我们诸暨孟氏后代,托祖宗的光,一直都发展得很好。我们现在做这件事情,没有什么回报,就是想将祖宗的文化发扬光大,比如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非常精妙有哲理。我们花那么大的力气做这件事,就是要将孟子的文化留给后代看。”孟南生说。
暨阳孟氏宗谱将于明年完成
对于这本即将问世的宗谱,修订老者们都觉得很兴奋。“今年7月将进入印刷流程,只要是印刷前出生的孟姓婴儿都会收录在宗谱里面,估计将有2.5万人会上谱。我们争取在农历明年正月十五完成这本宗谱,因为那一天是我们诸暨孟氏老祖宗孟德载的生日。”
据了解,到时候除了孟姓后人,一些图书馆和山东孟子故里都将收藏这本宗谱。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