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会现场气氛热烈。蒋超 摄
一位拍得车辆的市民,开着“新”车驶离车辆移交处。蒋超 摄
浙江日报讯 过不了多久,温州的大街小巷将难觅公车的身影。4月12日,温州市下发《关于温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将温州市属106家行政单位、207家事业单位的1400多辆公车进行拍卖处置。这也意味着:温州市管干部不论级别高低、官职大小都不再配备公车。
此次公车改革针对市级机关、事业单位,计划在6月底前完成。此外,各县、市、区的车改也将于今年12月前完成。而温州首轮公车改革——国有企业公务用车改革已率先于去年10月启动,并在今年初完成了700多辆国企公务用车的拍卖工作。
温州公车改革的方向明确:经过车改,不管是国企干部,还是各级行政和事业单位官员,都不再配公车,短途出行将以自备车或公共交通的方式解决,长途公务则通过租车方式解决,每月按职位给予一定数额的专项补贴。
对温州市政府痛下决心根治“车轮腐败”,不少学者、市民拍手叫好:公车改革,要改的不仅仅是庞大的专项开支,更是对改变官员特权意识的一次有益探索。
公车拍卖,司机分流
12家市属国有企业集团,历时4个月,通过4场专场拍卖会,共拍出700辆公务用车,成交额达6000万元。自去年10月启动的温州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取消公务车辆、限额货币补贴、市场运作保障、同步组织实施”的工作思路,拍卖处置市属国有企业所有非生产经营性公务用车。这场以市属国有企业为对象的公车改革,目前已经基本落实到位。
日前,记者来到12家市属国企集团之一的温州市交通运输集团(以下简称“交运集团”)。这家职工人数达1.3万多人、拥有11家分公司的国有企业在拍卖会中拍卖了168辆公务车。
“这168辆车的市场评估价是483万元,经过拍卖的成交价为780万元,超出了原先预期,我们对拍卖的结果比较满意。”一位集团高管介绍。
自拍卖完成后,整个交运集团只保留了15辆用于生产经营的皮卡车和5辆应急车。温州市相关部门对应急车的使用范围作了明确的规定:应急车只能用于企业处理突发事件、抢险救灾及执行紧急公务,不允许作为企业其他用途。
负责4场公车拍卖的温州拍卖行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峰介绍,4次拍卖会进行下来,发现总体情况比较好,大部分低价位的车辆被新温州人买走,高价位车辆多被本地市民购入。
“个别流拍的国企公车,将在接下来的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车改革中继续拍卖。”市车改办的工作人员介绍。
对于车改单位在编的驾驶员,温州市车改办提供了四种人性化分流方式:其一是留车留用,对于不列入车改或经批准留用的车辆驾驶员可以继续留用;其二是提前退休,即按照人事社保部门制定的鼓励政策,提前办理退休手续;其三是保留岗位,涉改车辆在编驾驶员可留在原单位,以远程和应急公务租用车辆驾驶为主,兼职从事其他工作;其四是自谋职业,自愿辞去公职,按照有关政策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
而对于涉改车辆临时聘用驾驶员,则由正在组建的机关公务用车服务公司择优聘用,其余人员按照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给予经济补偿并解除劳动合同关系。涉改车辆借用驾驶员一律退回原单位。
市内补贴,市外租车
今年以来,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经理张信才已经出了四五趟远差,出差地包括上海和杭州。
车改后,张信才每次只身出差,坐的都是动车或者大巴。“按规定,出差回来后,拿车票到单位报销。”张信才说,车改前,他到外地出差基本都由单位派车、派司机接送。“派车的话,光高速上的过路费就比坐动车的车费还贵!”粗略一算,算上油费、司机住宿,单人到外地出差几天,能比此前省下数千元费用。
上月,温州高速客运有限公司经理贾作华和另外5名同事一起到上海谈业务。在向温州交运集团办公室提出差旅申请后,办公室为6人租了一辆7座商务车,每天租车费用700元,由集团办公室直接与租车公司结算。“每次租车出差都要向集团办公室报备,因此没有特别必要的情况,我们一般自己解决。比如一两个人出差,坐上大巴就去了。”贾作华说。
去年初开始,温州市国资委、市纪委先后对市属国企800多辆公务用车进行摸底调查,发现存有超编超标配备公务用车、豪华装饰公务用车等问题,其中还不乏斥资上百万元购买的公务用车。
据市属国企车改工作筹备组调查,温州12家国资运营公司拥有非生产经营性公车880辆,2010年车辆使用费达2810万元,近3年平均每年新车购置费用约1570万元,实际支付公车费用平均每年约4380万元。无论从降低管理成本的角度,还是从加强国企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看,都迫切需要对国企公务用车管理使用制度实施改革。
排摸调查后,温州市纪委和市国资委加快了国企公务用车货币化改革的准备步伐,组织人员前去杭州、嘉兴等地考察、取经,酝酿改革思路和方案。在反复调查研究后,出台了改革方案,以国有企业公车改革为起点,拉开温州公车改革的序幕。
5月10日,记者来到温州市交运集团,办公室工作人员刚刚从市工商局领到“温州公务用车服务公司”的营业执照。据了解,市里已将这家“温州公务用车服务公司”交由市交运集团运作。按计划,公司将在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已经上报的1400多辆公车中选购优质车,为接下来的这一轮车改——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后的“出远差”服务。
远差或可租车,而对于市区范围内的短途出行和上下班,车改后,官员、干部们只能通过公共交通或私家车出行。同时,对车改单位涉改人员,将按职级实行限额货币补贴,所谓“近程货币化、远程市场化”,就是此次温州车改的基本思路。
定额“车贴”,不是福利
近半年以来,针对公车改革所新增的购车客户群的各类广告在温州当地媒体上层出不穷。据记者了解,自去年10月温州国企车改开始之后,大部分国企高管都已购入私家车。
每个月,都有一笔专项补贴划入涉改人员的市民卡中。比如,对于正县级国有企业干部而言,每月的补贴为2500元至3100元。这笔钱不能提现,只能用来坐公交、加油,以及支付私家车的保险费和维修保养费。
根据温州行政、事业单位的车改规定,涉改单位的个人公务用车补贴按县级干部(正、副)、科级干部(正、副)、主任科员(正、副)、科员等职务区别分为7档,正县级补贴为每月2500元至3100元,副县级补贴为每月2000元至2400元,正科级补贴为每月800元至1200元,副科级补贴为每月600元至800元,主任科员的补贴为每月300元至700元,副主任科员的补贴为每月400元至600元,科员、办事员的补贴为每月300元至500元。公务用车补贴在车改单位公用经费中列支。车贴为公务活动交通费用,不计入个人工资性收入,全部存入市民卡专用账户,用于跟交通有关的支出,如加油、保险、汽车维修等费用,不可提现或挪作他用。国有企业的补贴额度与行政、事业单位车改的规定大体相似,但是公车拍卖所得归国企单位所有,补贴也由国企单位自行提供。
车贴,是否是一种变相福利?有市民提出这样的顾虑。
“其实,拿一个正县级干部的用车实际来看,一个月的油费往往就高达两三千元。”温州一家国企负责人说,在他看来,这次针对不同职级的补贴定得比较合适,虽然局部难以达到完全的平衡,但基本合理。
在国内公车使用中,“三个1/3”已是公开的秘密:即“领导公务用1/3,领导私用1/3,驾驶员私用1/3”。“公车私用,不仅专项开支很大,而且,对每月实报实销的车辆维修管理费也没做任何限制,难免在用车费用报销上也出现一些灰色地带。”一位负责温州某国企集团财务报销的高管告诉记者。取消公车、给予定额补贴的车改政策,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实行车改后,如何杜绝领导干部“补贴照领,公车照坐”?温州市市长陈金彪规定了公车改革“四不准”:不准借用、占用下属单位或其他单位车辆;不准接受企业捐赠车辆;不准对外出租出借执法执勤用车;不准将执法执勤用车用于上下班或作为领导干部固定用车,“这是‘底线’,也是‘高压线’”。陈金彪同时要求,对车改违纪违规行为,纪检监察机关要及时作出纠正,严肃查处,确保公车改革有效、稳妥地推进。
“车改补贴不是员工福利,不能借故乱发奖金。”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佳学也在部署公车制度改革时强调,个人享受公车补贴的情况要单独列账接受监督,严禁私自处置。
“没有了公车,刚开始多少还是有些不习惯,但现在基本上适应了。”几位国企高管在接受采访时纷纷坦言,公车改革改掉的不仅仅是对公车的使用习惯,更是官员们的特权意识。“公车,很多时候是一种心理依赖,一种对公权力、特权的依赖。”看来,温州公车改革的意义已经超出了省钱的范畴。
车改了,掌声响起来
阿平(媒体人)
改革后相比改革前,如果能节约更多的财政支出,有效遏制腐败,那就是成功的改革。
杭州车改也正是以“发放车贴”为核心,车改两年,节约公务交通费用总计3442万元,节约财政支出30%以上。这是经济账。其实还有另一笔账,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杭州特别指出了“车改”对公务员工作作风、办事效率的积极影响:车改后,许多机关都调整了工作方式,对县区一般性的工作指导不再开车赶过去了,而选择用电话、传真、邮件来解决,开视频会议也成为常有的事情,区县接待压力也减轻了,工作也更紧凑、更高效。
“杭州模式”的成功,关键是简洁:一手发给你补贴,一手收回你的公车。不论补贴合不合理,补贴总是有标准的,但公车则是个无底洞,买车、加油、修车、私用,哪个环节都能捞油水。从这个意义讲,对于温州车改,我们还是要报以掌声,而且认为其改革实践,也将为即将到来的全国性车改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不是最好但有新探索
叶青(学者、全国人大代表)
温州的车改方案,不是最好的,但从现实层面来考虑,还算是相对比较合理,有一些新的探索,值得肯定。
其一,“近程货币化,远程市场化”的区分,市内的补贴额度相对固定,而市外远程的通过租车来解决,如果能做到实用实报实销,应能明显减少浪费。
其二,货币化补贴根据单位工作性质和繁忙程度分成了三类,这就避免以前一些地方“一刀切”,完全按级别来补贴的一些弊病。如果只按级别来补贴,那给用车较少的部门的补贴就是一种浪费,而对用车多的部门来说,也不公平。
其三,补贴不计入工资,存入专用账户,不可提现或挪作他用。这既避免了变相给公务员涨工资,也尽可能地将用车和公务联系起来,防止一些公务员退休之后,继续享受用车补贴。
其四,对司机的安置更为人性化。司机可以选择提前退休、辞去公职,也可以选择留下做租车的司机。在租车业务不多的时候,司机还可以兼职。这就解决了人员安置方面的一些后顾之忧。
公车改革
不仅是“钱”的问题
木易(媒体人)
根据车改方案,补贴将从300元至3100元不等,这笔钱看起来不少,但公务员是否领情,却很难说。
笔者曾和一位地级市某部门的一把手闲聊公车改革,该市前几年试点公车改革,取消了部门负责人的专车,代之以2000元交通补贴。同僚说给了几千块真好,他却宁可要车而不要补贴,因为这里还有面子问题:出去开会同样是局长,别人专车来专车去,他只能骑辆自行车来回跑。省里上级部门来人,外地对口单位来交流,局里连个用车都提供不了。
这种“面子论”看上去可笑,其实反映的是公车上负载的东西超出车辆本身的内容。温州车改先行一步,要改的也是这种“面子论”。
车改大家说
市民微博
@鹿城公务员:对更多“特权”和利益“动刀”的市级机关车改,是一件值得振奋的事。对于车改,除了究竟能节省多少财政支出,我更关注的是能不能通过车改,让“当官的”减少一些“特权”,放低一点“官架子”,和老百姓拉近一些距离。
@吴玉宗:希望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等各有关方面的重视下,能够就公车改革出台一些更为刚性化的规定,促使这项改革扎扎实实、一如既往地推进下去,确保公车改革坚持不为特例“亮绿灯”,也不为领导换届等原因而“销声匿迹”。
@小建建要改变:车改是一个好政策,但若没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和严格的执行力是行不通的。关键还是要把监管做到位。同时,完善相应的奖罚机制,避免让改革浅尝辄止。
- 温州:全城联动美化家园 “幸福”道路越走越远
- 温州“金改”设“参谋部” 金融研究院周五正式挂牌
- 温州母亲河污水治理之困折射社会管理缺失
- 温州海鲜大货车内设卧铺挤下16人 被逮时正在打牌
- 温州大学校门前凌晨突发车祸 遇难学生即将毕业答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