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15日讯 衢州江山方言是首批列入浙江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的方言之一,其背后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从今年2月份开始,江山市档案局开始做一项工作:要把江山最正宗的“土话”,以文本、音频、视频形式立体记录下来,将江山方言资料真实、完整地搬进档案馆。5月4日,江山方言音档已经送交省档案局,经专家评估论证后,将收录到浙江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
三套文本咬文嚼字
根据省档案局的统一部署,江山市档案局需要对三套文本进行同音汉字标注,同时标注国际音标。第一套是语言词典,一共有2908个字,囊括了亲属称谓、天文地理、饮食、动物等各个门类的日常用语。比如说其中有“太阳”、“彩虹”这些天文地理,有“女人”、“小孩”、“哥哥”、“伯父”这些亲属称谓,有“鼻子”、“嘴巴”这些身体部位,还有“裤子”、“脸盆”等服饰房舍器具词语。此外,还有《乌鸦喝水》、《为人民服务》两篇短文。第二套是自选文本,有江山歌谣《月光谣》。第三套是江山方言的声韵调例字,共计950多字。
考虑到南部(上路乡)与北部(下路乡)发音略有差别,市档案局邀请江山方言研究爱好者和专家,一起对文本逐句、逐词、逐字的发音进行研讨,最后确定了江山城区方言发音。
寻“土著”访老人土腔土讲
从今年2月开始,江山市档案局充分发挥各乡镇(街道)、部门具有较高声望的文化人作用,同时网上发帖征集发音人志愿者,多途径捕捉江山方言建档发音人的线索。66岁的张一如老人经层层筛选,成了江山方言的发音人,老人感慨道,讲了一辈子的江山腔,没想到有幸被选中录音录像。张一如是退休工人,由于出生、成长、生活在江山老城区,他的江山话没有受到异化,听上去非常纯正。
从报名发音人甄选到进录音棚录音,老人可谓久经考验。先是从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参与方言规定文本标注研讨会。在讨论过程中,江山方言专家根据方言新老派别、地方口音、音色、表达流利度、口齿清晰度等方面进一步缩小发音人范围,6位方言发音人志愿者仅2人进入最终甄选。通过诵读声韵调例字、词汇、短句、小故事等现场逐字逐句地对比,这才定下音色好的张一如。
录音频刻光盘乡音铿锵
3月26日,江山方言首次走进录音棚试录音。考虑到很多人到录音棚会因不熟悉环境而紧张,音调失常,影响当天录音效果,档案局安排专家为发音人“开小灶”,进行录音前辅导;同时告知老人进棚相关事宜,消除他的紧张情绪。试录音当天,先由发音人现场诵读全部文本,再根据专家意见改进。4月12日,老人来到录音棚正式录音,定格原汁原味的江山腔。进入寂静的录音棚,老人神情庄严。经过为期两周的练习,老人已经能熟练地把三套文本还原成江山腔,摄像机前的老人吐字清晰,神态自然,一则耳熟能详的《月光谣》在他的方言演绎下,妙趣横生。
5月4日,江山方言音档已经送交省档案局,经专家评估论证后,将收录到浙江方言语音档案资料库,世世代代保存下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