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这是一片独特的希望田野。村民自愿将分散在田间地头的宅基地复耕为连片良田,重新规划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村民则集体搬迁进了新建的农民社区,既享受到了现代化的公共设施服务,家庭收入也越来越多元化。
有着3万亩良田的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南片,就是这么一片神奇的田野。它是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体制创新试验区。到今年5月,这场试验刚好进行了两年,正显示出改革的独特魅力。
通过整体规划,八里店南片原先各家耕种的杂乱农田有了清晰的功能区分,10200亩稻田、9000亩瓜果蔬菜基地和5500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得到连片开发,使得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成为可能。
工商资本纷至沓来。原来做建筑工程的汪拥军与人合伙包下2800亩地,投资兴办了金农生态公司;原先在织里镇做童装生意的蒋兴明承包了2000亩地,投资创办了凯龙葡萄专业合作社;长期从事粮油贸易的钱学生组建了“野田米业”公司,对7000亩良田进行连片开发……
各家各户的精耕细作,被大规模的公司化运作代替,直接带动了农民增收。“野田米业”的背后,有2000多户农民通过合作社在田里务工,其中不乏一些负责30亩以上农田的管理大户。尹家圩村大户徐月明夫妇负责管理400亩小麦和富硒稻田,去年纯收入16万元。“算起来,现在种粮每亩收入是以前的两倍。”徐月明说。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建,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为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八里店南片推行了“1+1+N”的新型农技推广联盟体系,即1名来自浙江大学的特聘专家加一名当地的农技人员,服务N家农业企业或专业种植、养殖户,南片的桃梨、蔬菜、水稻、玉米、特种水产等五大产业都因此而受益。
出租承包田、在合作社或企业打工,八里店农民的收入日益多样化。61岁的尹家圩村村民童松青把自家的5亩田流转出去后,在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打工。农田租金的支付方式不是现金,而是每亩350斤大米,凭米票随时可到村里领取。村党支部书记孙新江解释说,以实物大米来计量租金,可以避免租金贬值的风险,农民不吃亏。目前,这里出产的优质大米每斤按最保守的两元计算,每亩租金就有700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