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报和市生态办举办的“环保·故乡·山江海”活动。(资料照片)
今年是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0周年。3月起,本报和市生态办联合开展“宁波创模十年生态建设十大亮点”评选活动,陆续对各地推荐的生态亮点进行了介绍和探访。市生态办和本报对收到的亮点材料进行了认真筛选,从中选出符合评选要求、较为优秀的15个候选亮点,请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投票评选活动。
通讯员任立云记者林伟
投票方式
投票时间注意事项奖项设置
1.网络投票:市民可点击http://www.nbepb.gov.cn进行投票。
2.报纸投票:市民选出10个心目中的亮点,在投票卡中将相应的序号打勾(多选或少选视为无效),并按照答题卡的要求,填写好您的姓名、地址、身份证号码和联系方式等,剪下投票卡,寄宁波市灵桥路768号东南商报社527房间,邮编315000。信封正面请写上“宁波创模十年生态建设十大亮点”字样。
投票时间
即日起至5月25日下午17∶00。(报纸投票以邮戳为准)
注意事项
选择网络投票,同1台计算机每天最多能投票1次。
奖项设置
市生态办将根据投票情况来确定当选的宁波创模十年生态建设十大亮点,并对选对全部十个亮点的市民进行随机抽奖,最终产生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分别奖励精美礼品一份。
【十大生态建设亮点候选名单】
1.污染减排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我市紧紧围绕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监管减排等三大减排措施,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燃煤电厂脱硫工程,积极开展以关停小火电及热电燃煤机组为主要内容的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加大监督力度确保治污减排设施稳定高效运行。“十一五”期间,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下降了21.50%,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下降了47.99%,两项指标削减率分别列全省、全国首位。2011年我市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三项指标削减率列全省第一,二氧化硫削减率列全省第二。
2.中心城区禁燃工作全面推进
为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2011年4月,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内淘汰市六区在用燃煤锅炉,并在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城区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截至2011年底,我市已完成了禁燃区一期的建设,实际淘汰了235台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窑,为三年治理任务完成和城区大气质量改善打下坚实基础。目前,我市禁燃区二期建设已全面铺开,具备条件的区域将提前实施三期建设工作。
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我市长期坚持按规范开展饮用水源地水质常规性监测,大力推进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逐步建立起保障饮用水源地水质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全市102个水源地全部建成合格、规范饮用水源保护区,覆盖面达100%,合格率达100%,水源保护区面积为1864.70平方公里,占宁波市国土面积的19%。目前,宁波市城乡居民自来水厂原水全部来自优质水库水。
4.环境监控监测手段实现现代化
我市持续深化环境监控监测能力,建成了市(县)区两级9个环境监控中心,在线监控企业达288家,对市级以上重点污染企业进行实时监控。市环境监测中心建成了29个大气、地表水、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站,相继组建了二恶英和POPs、生物生态环境监测、遥感翻译、辐射监测等实验室,在有机监测、应急监测、生物生态监测、土壤监测、POPs监测、大气灰霾监测等领域,处于全国同类城市领先水平。
5.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体系较完善
我市在政策机制、设施建设、环境监管等方面不断强化固体废物的环境管理,推进固体废物处置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建设了一批固体废物的处置设施,涉及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废物、污水处理污泥、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社会源固体废物、农村农业固废、病害动物及产品、畜禽养殖污染的收集、处置和利用,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设施体系。
6.百里姚江重现水清鱼跃环境
姚江流经余姚市、鄞州区和江北区,被称为宁波的母亲河。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姚江两岸经济的发展,姚江水质一度恶化。为了保护姚江,我市通过贯彻执行《宁波市余姚江水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关停和搬迁一批污染严重的企业和车间、治理老污染源、控制新污染源等一系列整治措施,历经姚江两岸历届党委政府15年的接力治理,姚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从过去的劣五类,普遍提高一至二个等级,全线基本恢复三类水质,百里姚江重新出现了水清鱼跃的景观。
7.农村实现垃圾太阳能分类处理
自2008年开始,我市着手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减量化生物处理工作,该处理工艺采用太阳能加温、兼氧发酵、活性炭吸附等切实有效的工艺技术,最大限度避免了垃圾生物处理二次污染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截至2011年底,全市已建成垃圾太阳能生物处理设施300多座,得到了环保部周生贤部长高度肯定:“宁波为全国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难题作出了创新探索,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8.“环保·故乡·山江海”创新环保宣传模式
为推进宁波生态市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从2006年开始,宁波市生态办联合东南商报等新闻媒体,每年举办一次“环保·故乡·山江海”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通过创新活动载体,突出环境保护、生态市建设等主题,选择群众喜闻乐见、参与积极性高的活动方式,使这一活动成为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渠道和宁波市环保新闻宣传的品牌活动,也是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大型社会活动。
9.滕头村成功入选上海世博会
多年来,奉化滕头人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扬“一犁耕到头”的精神,在进行村庄建设时始终坚持绿色优先的原则,生活垃圾实现统一集运和无害化处理,村绿化率达67%……,营造了令人向往的绿色家园,相继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等殊荣,并作为全球唯一乡村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还获得全国首批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国家AAAAA旅游景区等70多项国家级荣誉。滕头的态环境建设走上了一条以“游”养生态,以生态促“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0.都市中的生态花园村——湾底村
位于鄞州新城区中心位置的湾底村,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以生态立村,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快改善生态环境,使该村的环境质量不断优化,小区绿化成荫,道路清洁无尘,河道水清流畅,空气常年清新,成为集教育、休闲、娱乐、观光为一体的、个性化和现代化相兼容的生态绿化基地。2002年以来,相继获得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市、区绿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11.开渔节引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为唤起渔民对海洋资源日趋衰减的忧患意识,教育渔民自觉保护海洋资源,自1998年始,象山县首创中国开渔节,以“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为宗旨,在每年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至今已举办十四届。中国“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是中国开渔节衍生出的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一大创举。自2000年8首次发动以来,已经连续举办10年,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开渔节已经成长为一个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旅游节庆活动。
12.宁海建成农业生态循环模式
宁海县自2003年开始在农业领域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经过8年的探索,已经形成“点、线、面”紧密结合,企业、产业、区域三个层次环环相扣的“三级生态循环农业体系”。通过生态循环农业的探索和实践,该县主要农产品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面积达到了39万亩,创建了“浙江名牌”6个、“浙江省著名商标”4个,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宁海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登”上亚太讲坛,已被省有关部门作为范本向全省推广。
13.镇海区构筑全方位环境监控体系
早在2003年,镇海区就设立了区环境监控中心,在全市开了县(市)区级设置监控中心的先河。多年来,镇海环保依靠科技力量不断深化环境监控体系建设,相继建立了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企业排放口和治理设施视频监控系统、大气特殊污染因子在线自动监测系统、重点区域高空瞭望系统等子系统,并通过GPS污染源定位系统和GIS地理信息系统提升环境监管的精度和效率。全区60多家重点环境监管企业和宁波石化区等重点环境监管区域实现了24小时监控全覆盖。
14.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生态宜人
占整个环湖岸线六分之一的东钱湖环南湖岸线景观改造工程,全长约7.3公里,规划总面积约123万平方米,以“回归自然”为主旨,主要建设田螺山景区、水上花园、阳光水岸、马山湿地等四大功能片区。经过改造,岸线在原生态滨水景观基础上,增加多样性的滨水游憩活动,创造一系列亲水空间,真正成为“生态和休闲运动”水岸,充分体现了“绿色、生态、自然、人文、低碳”和“现代本土风格,水岸休闲生活”的特色,成为宁波的“微笑之弧”。
15.鄞州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全国一流
鄞州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于2006年5月投入运营,服务范围涵盖整个鄞州区23个镇乡、街道,兼顾宁波市其他城区及周边县市,已累计消纳处理生活垃圾150多万吨,目前日均处理量接近1000吨。鄞州填埋场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等技术水平目前处于全国同行业的前列,在防渗除臭工程、渗沥液处理、沼气发电等方面起到了卫生填埋场科技示范作用,有效可靠地解决了鄞州区生活垃圾的安全卫生处置,成为宁波城市建设发展中的一张崭新名片。
- 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评选开展投票推荐活动
- 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评选开展投票推荐活动
- 建德下涯生态经济渐入佳境 撑起增长一片天
- 湘家荡东郊生态林区加快项目建设,提升文化内涵
- 台州倾力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小区绿化、亮化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