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人骑车经过“墓碑路”。记者黄金/摄
浙江在线05月22日讯 “清朝国学生的墓碑竟然被铺在路中央,旁边还有不少类似墓碑,这么多人从上面踩过,是对先人的不尊重。”昨天,市民方先生向本报87777777新闻热线反映,海曙区段塘宝剑桥头有不少墓碑被铺在路上,路人踩过时,心里不是滋味,希望有关部门能用其他材料替代。
方先生反映的这段“墓碑路”处于狭长的段塘南路一端,旁边是河流。记者看到,墓碑上的字迹、字体不一,大小各异,但非常隽秀端正。尽管这么多年人来人往地踩踏,墓碑上的字迹仍十分清晰,其中,一块红褐色的石碑上,“清国学生秉圭袁公”等字样镌刻十分精美,但有的墓碑被混凝土遮盖,基本上已很难辨认出原来的字迹了。
根据上面镌刻的时间,这些墓碑大多是清朝的,其中一块还有“道光”字样。
记者注意到,类似的石碑有十多块,但只有几块是字迹朝上的。
行走在这样的“墓碑路”上,市民吴先生表示:“看了很多年了,总觉得有点不舒服。因为几十年一直住在附近,几乎每天都要从那走过,不注意也就算了,自从注意到后,就感觉怪怪的,觉得这些先人的墓碑被这么多人踩在脚下,是对逝者的一种不尊重。”
这段“墓碑路”是怎么来的?住在碑牌巷一老宅里的吴奶奶介绍,她在这里居住了60多年,墓碑大概是30年前从乡下运来铺在桥头的,宝剑桥也是在那时改为混凝土桥的。
记者随后咨询了市文保所的徐主任。他表示,上世纪50年代时,有些地方曾用墓碑作修路材料。至于宝剑桥头的那些石碑,如果是普通墓碑,一般不具文保价值,但名人的墓碑则另当别论。
(宁波晚报 记者 黄金)
- 7月1日零时起 台州路桥机场将临时关闭4个月
- 罗家岙执法为民工作系列报道之二:架起一座连心“桥”
- 村级管理“杨桥模式”:创先争优营造发展“软环境”
- 村级管理“杨桥模式”:创先争优营造发展“软环境”
- 温州市农业局与建行温州分行共筑政银企“共赢”之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