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让生活更美好
交通
宁波站村在海运界的名声,那是响当当的。许多人把这里称为“浙江海运第一村”。
这个村曾经只是象山县定塘镇的一个小渔村。许多年前,来自各地的拓荒者在此围海造田,落户建村,因以宁波人为主,故取名为“宁波站村”。当初建村之时,它和“海运”无半点关系,村民基本靠打渔、耕种为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上世纪80年代初,村民们靠着18个生产队里的5条手摇小木船,开始跑海上运输。交通,揭开了宁波站村人改变命运的序幕,也让这个小村子享誉全国。
但久负盛名的宁波站村如何做大做强做久成了困扰村干部的头等大事。这五年来,他们抓住“港航强省”的利好政策,创业创新寻发展,再次扬帆远航,过上了更上一层楼的幸福海岛生活。
“农民会所”的软件
再次树立新标杆
4月底,笔者再次走进宁波站村时,发现这里的环境,和两年半前第一次走访时,又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干净宽敞的水泥路遍及全村,村道两旁是一幢幢两层或三层的洋楼别墅。别墅上或有欧式浮雕,或有圆形立柱,外表造型考究,内部装修装饰洋气十足,颇有些欧式海派风情。
与城里的别墅相比,这些别墅门前院子更加宽敞,一般都有几十平方米,家家户户都种上了很多花卉植物。据说,空闲下来摆弄花草,是村民们目前生活中陶冶情操的第一选择。
再往里走,村委会屋顶上赫然挂着“浙江海运第一村”字样,十分气派。金灿灿的“农民会所”字样十分吸人眼球。作为宁波第一个农民会所,里边乒乓室、图书室、影音室、健身房等一应俱全。
“村民们辛勤劳作一天之后,很喜欢到这里休闲放松。”宁波站村党支部书记王恒良颇有底气地说,“这几年,我们添置了很多设备,设立了齐全的‘五室三点’,就是村办公室、文化活动室、医疗卫生室、综治调解室、农民培训室和便民服务点、远程教育点、体育健身点,村民们不出村就能享受到所有基本需求。”
不仅如此,这两年,村里还花了25万元扩建了2000平方米的公园;投资500万元完成农民新居住点的配套设施建设;投资80万元完成河道砌石1200米;投资50万元继续拆除危房、破旧小屋80间,面积达1800平方米;投资20万元继续搞好村庄的环境整治工作……现在,新居民区还铺设了地缆,村民们可以充分享受现代社会便利的通讯体验。
发展原动力的灵感
来自省党代会
宁波站村的魅力其实早在多年前已经被各大媒体报道过,犹如华西村一样,许多人在冷静下来之后,默默地关注着这个海运第一村的发展前景。
“爆发式的发展之后,我们也一直在寻找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小富即安,还是做大做强呢?”王恒良对于社会的关注一直很重视,因为这毕竟关系到整个村子的未来。
时间进入2007年6月,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浙江要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并明确了浙江要建设“港航强省”的目标。“当时,我们全村干部学习了领导讲话,并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抓住建设港航强省的好机遇,积极创业创新。”
如何创业创新?在当地港航部门的帮助下,宁波站村人首先意识到要做大做强,必须淘汰老旧、吨位小的运输船舶,解决总体运力低下,运输方式单一、缺乏特色的困局。为此,他们抓住“港航强省”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运力,发展以集装箱为主的包括大吨位油品和大宗散货运输,优化运力结构,淘汰老、小船舶,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将企业做大做强。
同所有民营企业一样,小生产意识和家族管理型的通病,让宁波站村水运企业遭遇了“成长的烦恼”。为此,他们又会同当地港航部门四处“取经”,并深刻意识到了现代管理的必要性,聘请了“外援”担任总经理或总船长,多家企业实行了董事会和经营层的分离,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框架,管理效能得到了充分体现。
多项举措之下,宁波站村水运企业逐渐步入有序发展之路。村民们先后成立了8家海运企业,拥有100余艘船舶,总运力达到35万载重吨,占全县总量的85%以上,资产规模近10亿元。
王恒良负责的荣宁船运公司就设在村办公楼里。每天,工作人员都十分忙碌,一会儿向运输船发送气象等信息,一会儿打电话询问船上情况。
“每一艘船在哪里、装了什么货我们都知道,可以随时进行调度。”王恒良指着墙上报表告诉笔者:“从手摇木壳船起家,到如今这样的规模,我们用了20多年。”谈起创业的艰难,王恒良深有感触:“所以大家就更懂得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在我们村,没有一个人闲着!”
当笔者问起创业创新带来什么改变时,王恒良笑了笑说,村里几乎户户有新房,家家有存款,140余户家庭在象山县城、宁波等地买了新房,村里私家车总量早就超过了100辆。王恒良还拿出一本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说法,笔者发现资料本上显示,提出做大做强思路后的第一年,宁波站村的营运收入就达到了6.5亿元,税收突破2500万元,村经济总收入2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近4万元,在当时来说,比一般的城镇居民收入都高。
享受新生活的同时
不忘自我加压
收入增加了,村民们生活的幸福指数高不高?当天,笔者随机走进了宁波站村一位农妇的家,感受了当地人惬意的新生活。
农妇姓蒋,丈夫在船务公司上班,家里有些闲钱时,就以入股的形式放进船务公司,获得的利润按股权分配。
平时船务公司空闲时,蒋阿姨就在家里打理杂务,种些葡萄、枇杷等经济作物,收获时给家里人尝尝鲜,顺便还能对外出售,赚点零用。碰到船务公司忙季时,她也会帮忙打打下手,干点杂活。
“现在赚钱的方式多样化了,可以自己搞船务公司,也可以入股,还可以打工,钞票多了,人也舒畅起来了,我们家造房子就花了140多万。”蒋阿姨敞亮的声音里透着满满的快乐。
一天劳作之后,傍晚时分,蒋阿姨会约上村里的好姐妹,三五成群地到村委会的农民会所,跟着录像影音资料,学跳舞。不过最让她感到骄傲的是,她的儿子正在国内知名的海运学院学习专业知识,等到学成归来,能够更好地为村里的海运业注入一些新鲜元素。
在宁波站村,像蒋阿姨儿子一样的海运新生力量还有很多。
“最近这几年经济危机闹得猛,海运业形势越来越复杂,压力越来越大,我们让后生们多学习点专业知识,加上我们平时收集的海运信息,综合分析形势,多了解行业信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王恒良说。
晚上6时多,六七个刚从船上下来的村民风风火火地来到村办公室,在王恒良的主持下,大家开始学起了安全生产、运输业务等方面的知识。村民蒋如明点击鼠标,从电脑上查询相关信息。
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学文化、重知识蔚然成风。海运第一村不断开拓创新,走上了共同富裕的新道路。
笔者手记:
创业创新寻发展
不要国家一分钱,没有银行一分贷,宁波站村人在改革开放之初,紧紧把握发展契机,自力更生,自我创新,开创了渔民变生意人的新天地;这五年里,他们又抓住“港航强省”的利好政策,充分运用民间资本,大货轮变成了万吨轮,海运业在宁波站村风生水起。
这种蜕变不是偶然,它包含着宁波站村人的智慧和果敢,更是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在交通管理部门的支持下,积极参与港航强省建设,努力实践创业创新战略结出的丰硕成果。近几年在省委、省政府港航强省战略的正确领导下,浙江港航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航道建设任务完成投资485亿元,去年完成投资140亿元,取得了“十二五”良好开局。到去年年底,全省的水运货运量居全国第一位。沿海港口的吞吐量,尤其是宁波-舟山港,总量连续三年保持在全球第一位,去年突破7亿吨。
智慧的宁波站村人充分利用创业创新和建设港航强省的“天时”,依托面向大洋的“地利”优势,抓住发展时机,发展几代渔民都不敢想的海运业;更可贵的是宁波站村人面对机遇,毫不犹豫,敢闯敢冒。在机遇面前,他们又敢于学习,敢于创新,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海运信息,在机遇中成长,在挑战中历练,开创了一番属于宁波站村人的海运新天地。
- 赵洪祝:创新驱动强工业 产业集聚促转型
- 执行“限购令”一年半 宁波首次发现假限购证明
- 假币能骗过验钞机 宁波警方破获特大销售假币案
- 全球10强供应商如何炼成?浙江东晶电子创新中完成飞跃
- 中国网络电视台:全国知名网络媒体出席宁波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介绍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