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十五奎巷的陈菊珍大妈,是位热心肠。虽说下肢残疾,但行动还算比较方便。23日,她光荣地被社区“残疾人自治管理服务工作站”聘请为小组长,以后,她将负责左邻右舍中30多位残疾人士的管理服务。
每天花点时间走访或电话联络一次全部组员,了解一下他们的身体状况、服务需求,并集中反馈给站长;同时,将社区及残联、残协等发布的各类政策信息、帮扶服务、活动预告等传达给对应的组员们——这就是她的工作,起着“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
当日,杭州上城区紫阳街道残疾人自治管理服务工作启动仪式在太庙广场举行,街道下属的10个社区都挂牌设立了“残疾人自治管理服务工作站”。像陈菊珍一样,一共有66名残疾程度较轻、热心公益服务、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和较好群众基础的残疾人志愿者或残疾人家属,担任了站内的小组长。
紫阳街道辖区内各类残障人士较多,分布面广。以往,残疾人管理服务工作主要依靠街道残联、社区残协、专职社工、助残员等来开展。为进一步增强残疾人自我管理能力,推进自我服务效能,充分发挥各社区残疾人协会和残疾人志愿者的作用,街道结合残疾人群的特点,探索推出了这一残疾人自治管理服务工作新模式。
据介绍,工作站的站长由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和康复协调员担任,10个工作站下设40个服务小组,66名小组长担任服务工作,构筑起了管理健全、服务高效、运行规范的残疾人自治管理服务组织网络。他们将依托杭州市残联的“助残通”信息平台,采取自治管理小组长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开展经常性的联系服务,利用社区资源为每一位残疾人就近提供生活保障、就业、教育、文化、康复、扶贫、维权等一站式“七彩阳光”服务。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