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开河钱江新城段的河道经过生态治理后,水质逐渐好转。
挺水植物,是指根或茎扎入水或泥中,上部植株挺出水面,一般植株较高大,花色艳丽,大多有茎和叶的分化。
河道生态治理
原来是这样的
生物填料:
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人工水草,植于水下,仿佛一排排站立整齐的“木桩子”。能改善微生物生长繁殖条件,增强生物降解功效,进一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浙江在线05月28日讯 家住杭州九堡十号河桥附近的王阿姨每天晚饭后要带孙子到河边去散散步。
这个习惯是王阿姨最近才养成的,因为以前“这条小河里的水黑乎乎的,水面上漂满浮萍,气味也不大好闻”。
大约一年前,十号河里种上了水生植物,河水随后变得越来越清爽,河边环境也越来越舒适,每天早晚到河边散步的居民越来越多。
在杭州,像十号河这样,请来植物“清道夫”改善水质的河道越来越多。从2009年开始,杭州开始尝试在新塘河等33条河道上马生态修复项目,覆盖水域面积25万平方米。经过3年的试验,大浪淘沙选出8个品种,将成为今后杭城河道生态治理的主要“清道夫”。
小区边的河道,变美了
十号河的最宽处有50多米。王阿姨的小孙子最喜欢到河边亲水露台上观看河中的喷泉。八个喷泉间隔在一个个绿色小岛间,小岛在水面上飘飘荡荡,站在十号河桥上远远望去,水中“小岛”仿佛一团团绒毯。
仔细看看,这“绒毯”的内容还挺丰富:一簇簇毛茸茸的是聚草,叶片修长、挺立水面的是黄菖蒲,叶片宽大、呈棕紫色的是紫叶美人蕉,开出串串紫色花朵的是梭鱼草,还有蝴蝶在花间飞舞……这些植物高低错落,色彩缤纷,好似大自然的随意涂抹。
像王阿姨一样,家住翠苑三区的刘师傅也发现,家门口的古荡湾河也变了模样,当年的臭水沟如今已变身为秀丽小河。
大约五年前,古荡湾河曾进行过整修和清淤,水质明显改善。但好景不长,古荡湾河很快再次臭气熏天。
一年多前,有人在古荡湾河道里种上了四五种水生植物。这一年来,它们逐渐繁茂壮大,原本浑浊的河水也开始变得清澈,能见度能达到二三十厘米。
喜欢去河边散步的人又多了起来——不再发臭的河水,越来越养眼的植物,都让散步的人们更加愿意在河道边徜徉。
这些河道的变化并不是偶然的。十号河中浮岛和古荡湾河里出现的水生植物,都是经过杭州市河道监管中心试点试种后精心选择出来的品种。这些植物组成“混合拳”向河道污染宣战,它们都具有抗污能力强、养护简单、四季常青、吸附能力强、经济成本低等优点。
8种植物“清道夫”,将在今后河道生态治理中推广
家门口的小河为什么屡屡变成“臭水沟”?为什么有些河道在经过治理后不久又变得脏臭?
每条河道都有各自的具体情况,但总体说来,不外乎河水断头、截污不彻底这两个主要原因。
在杭州,仅绕城公路以内就有大小河道474条,总长度1018公里,水域面积达到26平方公里。而平原河网流动性差,如果河道断头或者不断有外来污染物入侵,小河道很容易变成“臭水沟”。
“水体本身是有自洁功能的,但是如果污染物超过环境容量,破坏了原有的水生态平衡,自身净化能力就不够了。河道污染物来源复杂,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田污水、城市建设中的水土流失等等,所以河道的治理要和城市建设一同推进。”杭州市市区河道监管中心高级工程师严向军解释说。
治理河道主要还是靠清淤、截污纳管、引配水、生态治理、养护保洁等这五种手段的综合运用,种植水生植物属于生态治理的方法之一,需要在截污、清淤的基础上,才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从2009年开始,杭州市城管委统一安排,陆续在西溪河、小紫金港、庙桥港、虾龙圩河、古荡湾河、新开河、新塘河等33条河道上马生态修复项目,覆盖水域面积达25万平方米。通过生态治理、种植水生植物,这些河道的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严向军告诉记者,“这3年,我们试过了各种各样的水生植物,大浪淘沙,选出了8个品种,会在以后的河道生态治理工作中推广。”
在同样种植了水生植物的新开河里,还能发现水下有一排排站立整齐的“木桩子”。它们是河道监管中心精心“栽种”的人工水草,学名叫生物填料,由高分子材料制成,能改善微生物生长繁殖条件,增强生物降解功效,进一步提高水体自净能力。
而十号河河面上那几眼喷泉,学名叫做“喷泉式曝气机”。当它旋转运作时,不但水流上涌,具有喷泉的效果,还能促进水体循环,迅速增加水中溶解氧,供应水底动植物生长所需的氧气,让植物们长得更好。
在萧山区百尺溇河和拱墅区后横港河里,还引入了一种新式武器——比一粒米还小的“食藻虫”,是蓝藻、绿藻的“天敌”,也是一种较低等甲壳浮游动物,经驯化后专吃水里的蓝藻、绿藻。食藻虫被投放后,还要种植多层次的沉水植物,再放养一批杂食性和肉食性鱼类,从而建立起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生物链,恢复水质的自我净化能力。
上文提到的十号河,从三卫西路桥至余杭界段,长度1139米,水域面积为5.2万平方米,正是因为采取了曝气增氧技术、微生物载体修复技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的“生物+生态”组合工艺,彻底治理了原来河道的黑臭现象,总体水质改善达到Ⅴ类标准,成为沿线居民爱去的休憩场所。
今年杭州将对8条河道展开生态治理
根据造景功能、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水生植物可分为浮水、挺水和沉水三种类型:高出水面一大截的是黄菖蒲、常绿水生鸢尾和美人蕉,归为挺水植物;脑袋刚刚露出水面,看不到身子的那些是聚草和香菇草,归为浮水植物;在水面下影影绰绰漂浮的黑藻、金鱼藻和伊乐藻,是沉水植物。
“种植水生植物,首先能美化景观,其次它们的根系能吸收一部分水体里的污染物,而且它们的根、茎、叶周围的微生物净化水体的作用也比较强大,所以我们通常选择种植的,都是根系发达的植物,这样与水体接触的面积较大,净化能力更强。最重要的是,水生植物对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恢复水体生态平衡起到了关键作用。”严向军解开了水生植物作为水体“清道夫”的奥妙所在。
不过,一些市区河道因为承担特殊功能而可能无法大面积种植水生植物。比如,作为杭州市自来水备用水源贴沙河,清洁水质主要靠放养鲢鱼、鳙鱼、贝壳类水生动物来进行,而且要特别控制水中藻类的爆发;中河、东河承担着行洪防汛的功能,也不能让水生植物泛滥;通航要道如上塘河、余杭塘河,也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生植物。
今年,杭州市将有8条河道将被纳入生态治理范围,包括备塘河(三里亭段),下城区的南大河、横河港,拱墅区的李家桥河、独城河,江干区的茶花港、范家桥河和西湖区的陶家圩。
家住这些河道附近的百姓,今年将有望见到这些美丽的水生植物。赏心悦目之余,也请大家别忘记“从我做起”,向在河道里洗拖把、洗衣服、倾倒垃圾或污水等行为说“不”。
(感谢读者郑功民提供线索)
- “臭水沟”治理到底如何?放养锦鲤来证明
- 生活污水直排入河 宁波万弓塘河变成“臭水沟”
- 温州60岁老王跳进臭水沟救人 受伤手指可能要被截
- 住在这里整整十年 每每到了夏天就发慌
- 温州大二女学生在校离奇失踪 40多天后水沟惊现浮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