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湖州 正文
小小吸血虫成了香馍馍 每500克蚂蝗粉可卖上千元
2012年05月28日 17:33:53

   浙江在线05月28日讯 提起一种水生生物,估计不少人会不由自主地起鸡皮疙瘩:柔软的褐色身子,一般1.5厘米长,它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吸附在你的腿肚上,扯下便是淋漓的鲜血……水田里是它的“乐园”,池塘里偶尔也能看见它的身影。这,就是蚂蝗。

  听老一辈讲起,以前田里这种虫子特别多,一到插秧季节,蚂蝗就爬上了腿肚,有经验的老农用手一拍,它就掉了下来……据说,它吃饱喝足后,偌小的身体可以迅速膨胀几十倍。

  它的洋名叫“Leech”,是一个用来比喻靠依附他人谋取利益的贬义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这种小生物一直背负着“吸血虫”、“寄生虫”的恶名。然而,最近在南浔区和孚镇漾东村,小小的吸血虫正成为村民们的摇钱树。

  亩产收益可达万元

  记者日前来到了江南水乡特色的漾东村,据说该村以特色水产养殖而闻名周边。在路上,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河塘与水田,一些水田里搭建着一间平房,烟囱里还冒着烟,村民告诉记者,这是养甲鱼的温室大棚;又到一处围着网箱的河塘,突然想起一阵低沉的蛙声,走进一瞧,原来是一群黑压压的牛蛙在聒噪……在一块划着一道道田垄的水田里,记者看到半蹲的村民们正在用尖铲刨开泥土,挖出一颗颗茧一样的小圆球,一名热心的村民拿起一枚“茧”向记者解释:“看,这是今年蚂蝗第二次孵在泥土中的‘茧’子,一枚‘茧’中平均盘踞着40条小蚂蝗呢。”

  鱼塘不养鱼,偏偏让给了这些令人生厌的蚂蝗,这种养殖意向的转变缘何而来?村民告诉记者,村里一个叫邱培方的村民,他是敢吃养蚂蝗“螃蟹”的第一人,是他率先把“吸血虫”请进了漾东村。

  由于身体欠佳, 50多岁的邱培方无法外出长期打工,只能靠家里6亩水田养殖一些水产养家糊口。“去年我在家的时候,一直琢磨着养何种水产效益高,儿子帮忙找了一些网络资料,说蚂蝗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市场缺口很大;我们村里的环境又适合蚂蝗的养殖条件。”当时正寻觅养殖品种的他对蚂蝗养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去年,他从江苏引进种蚂蝗,通过反复试验和摸索,最终成功越冬,繁育了小蚂蝗,降低了育苗成本。据他估算,养蚂蝗需要投入搭建网箱(2000元/亩)、租田费(950元/亩),饵料螺蛳(15元/桶)等成本,平均一亩总共需要投入1万元的成本。如果养殖顺利,一亩可收获1万元左右的利润。“养蚂蝗挣得比我外出打工要多得多。”初次尝到养殖蚂蝗的甜头,让邱培方意犹未尽。

  邱培方养蚂蝗试验成功的消息在当地传播开来,养蚂蝗抗病能力强,只要控制好水质,存活率高,较低的养殖成本、风险和相对可观的收益吸引了当地一些村民,大家纷纷将触手伸向这项冷门的养殖领域。

  生态养殖受追捧

  就在漾东村邻村的田野里,记者找到了一个面积达150亩的蚂蝗规模化养殖基地。南浔康利源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小会说,这是他们去年8月份开始兴建的,主要是养殖蚂蝗,除此之外,基地还套养了河虾、鳜鱼等水产。他们在田埂上种植藏红花等药材植物,正计划将它打造成一个立体的综合生态农业基地。

  据介绍,该基地总共投资了250万元,当时以每500克70元的价格从江苏引进了3500多公斤的种蚂蝗,还聘请了一名从事蚂蝗养殖8年之久的师傅来照顾蚂蝗的“饮食起居”。目前蚂蟥繁殖、生长都很顺利,就等11月份的收获季。

  是什么促使他们对养殖蚂蝗抱有如此强烈的热情?原来从2009年底开始,国内中药材价格经历了数轮疯狂涨价,吸引了一些投资客进入这一行业,除了进入药材成品销售领域外,不少资本纷纷投入种植、养殖环节,进入了生产源头。今年,杨小会与其他几名合伙人在江苏考察了专业的蚂蝗养殖基地之后,纷纷转行,主要是看好蚂蝗这个前景良好的养殖项目。

  据业内人士讲,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野生蚂蝗资源日益枯竭,收购商走家串户收集原材料变得越来越困难,国内每年的蚂蝗需求短缺达100吨,致使中药材市场上的蚂蝗价格日益攀升,蚂蝗“干货”的收购价从2009年的每公斤200元左右涨至目前的700元左右。最关键的是,蚂蝗的生长周期只有6个月左右,相比种植植物中药材短了很多。

  提及蚂蝗的销路问题,杨老板看起来信心满满:“照目前的行情来看,现在是蚂蝗能产多少,收购商就收多少,市场正处于供不应求的不饱和阶段,我们和安徽亳州(注:全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一些收购商早就联系好了,他们都会主动过来收购。”

  10克要卖20多元

  据了解,以往湖州市农民外出作业的时候,如果捕到蚂蝗这些小害虫,他们就会将这些虫子一个个积累起来,等收集到一定量时用铅丝将他们串起来,晒成干,卖给那些前来收购的蚂蝗商贩,就当增加一些额外收入。

  其实这种小害虫有一个正规的学名,叫做“水蛭”。在湖城慕韩斋二楼中药铺里,一本名为《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书上写着,水蛭具有可破血、通瘀、通经的功效。传统中医的水蛭主要用于治疗血栓病、血管病、瘀血不通、无名肿毒等症。

  记者查了一些医学资料,说从水蛭提炼出来的一种叫“水蛭素”物质,号称是世界上最强的天然抗凝血酶物质,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功效,现已开发许多种以水蛭素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如抗血栓片、活血通胶囊等,患有中风、高血压的患者都可以使用。

  另外,活水蛭还有一个“另类”用途:如果在野外,一旦被蛇或蝎咬伤中毒,而又没有医生在场的话,可把活水蛭附在伤口上吸去毒血,阻止毒性在身体蔓延。

  市区的中药店里的水蛭粉,现在常常作为一种中药配方,不单独零售,市价达到每10克20多元,折合每500克1000多元,这个价格比在漾东村的水蛭干货收购价整整翻了两倍多。

  
来源: 湖州在线 作者: 丁轶龙 编辑: 钱芳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1.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