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期待破局
“搭上金改‘快车道’,并不意味着一切一帆风顺。”温州民资投资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黄建设说。鹿城区金融办副主任姜辉、瓯海区金融办副主任陈海东等人也透露了这些民间平台如今面临的困惑。
黄建设遇到的困惑是项目与资金的对接成功率。相对登记入库的项目和意向资金,落地的和正在酝酿的项目数量确实有些少了。“投资双方对项目的期望值、投资额度、投资回报率等各有立场,而这些分歧又无法在短期内达成共识,且有些项目来自外地,多数温州投资者对投资外地还有顾虑。这些困惑我们已经思考了很长时间。”
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的困惑与此相似。相对登记的意向资金,成交的数量和金额并未达到中心预期。中心总经理徐智潜认为,借贷双方对操作流程的便利性、借贷的安全等方面仍有更多期待。
而瓯海信通的困惑则更为复杂。首先是资金投资的额度问题。按照资金管理,对单一投资对象的投资总额不超过总资本净额的5%,即信通公司的投资款每笔不得超过500万元,对需要资金的企业来说是杯水车薪。而一个亿的金额,500万元一笔的投资额度需要20笔才能完成,即便投资额度变成1000万元一笔,也需要投资10个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人力成本和财务成本比较高。而如何保证安全投资也是难题,瓯海信通目前采用的方法是成立投资决策委员会和要求对方须有担保人。此外,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税收问题也在凸现——如定位为银行业,那么需要缴纳5%的营业税;如按照一般经营性企业,那么需要缴纳3%的营业税。
姜辉、陈海东等人士认为,这些困惑,既影响着这些民间平台的运营,也对民资投资、民间借贷的规范化推进有不小的阻碍。它们的解决办法,既需要民间力量的积极探索,也希望在“金改”的继续推进和下一步出台的诸多措施中能有答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