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天天报
·更强更富更和谐 浙江再次扬帆驶向五年新征程
·从最美司机吴斌说开去 省党代表热议浙江价值观
·先锋性、凝聚力、精神气 党建是浙江发展的第一基石
·"三个浙江"、"三个强省"描绘未来五年美好发展蓝图
最新动态
·中共浙江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赵洪祝同志简历
·夏宝龙同志简历
·李强同志简历
·任泽民同志简历
·王辉忠同志简历
·黄坤明同志简历
·葛慧君同志简历
图说党代会
大学生代表畅谈人生观言犹未尽
热烈鼓掌
珍贵留影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参加选举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省十三次党代会 > 本网原创 正文
十年浙江民生福祉开创新格局 人人共享社会保障不是梦

  浙江在线记者 戚珊珊 5月29日发自杭州

  民政,涉及社会福利、救灾救济、优抚安置、婚姻登记、殡葬事务……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十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政事业,将这项惠民、爱民、利民工作放到重要位置,作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予以大力推进。

  过去几年,是浙江省民政工作创新力度最大、整体推进最快、群众受惠最多的时期。期间,浙江省民政系统以民为本、保障民生、维护民利和民权,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举措,逐年增加资金投入比例,建成了大批有影响、惠民生的基础设施。

  不仅如此,浙江民政人还坚持公平、普惠、均衡的发展导向,力图确保所有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可以说,人人共享社会保障不是梦。

  改善基本民生成效显著

  每个月,杭州淳安县文昌镇文昌村的老人都能领取到60元的养老金,更令他们高兴的是,很快他们就能补领到100元的养老金了。

  “听说今年基础养老金又要加了。”对不少村民来说,这是一笔及时钱。

  2009年12月,淳安县在浙江省率先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凡符合条件、年满60周岁的该县户籍城乡居民按规定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如今,基础养老金从2009年的每月60元到2012年的每月100元。

  过去几年,浙江全省各地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民政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民政改善民生功能不断强化,城乡居民福祉得到进一步增进。

  在全国率先建立完善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助残、就业、司法、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为支撑,社会互助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求助体系,基本实现了“困有所助”。

  2006年底,全省城乡低保对象为62.91万人,城镇和农村低保标准月人均为241.4元和149.7元,比2002年提高了21.9%和38.6%。

  到了2011年底,全省最低生活保障受益对象达70.2万人,城乡低保资金支出19亿元,比2007年增长153%。它的意义在于实现了全民的兜底保障,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做到公平公正。

  浙江省又在全国率先提出并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制定实施福利事业发展规划,促进社会福利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加快转变。

  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为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作了制度安排。

  2011年,全省已建成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2万多个,拥有养老床位数21万张,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老人供养率分别达到97.3%和99.6%。

  浙江在全国率先建立孤儿等困境儿童福利保障体系,不仅保障生活供养,还落实了康复成长、教育、住房、就业等各项福利,基本实现了“孤有所济”。

  浙江省的慈善事业是在经济强劲发展、人文环境日益优化的大背景下蓬勃发展的。慈善力量成为政府社会救助的重要补充,在扶贫、帮困、助医、助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截至2011年底,全省募集善款超过150亿元,注册志愿者超过375万人。2007年以来,全省慈善机构援助困难群众500多万人次。全省形成了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基本实现了“善有所为”。

  目前,浙江省共建成城乡避灾安置场所近7500处,2007年以来,全省下拨救灾资金6.1亿元,紧急转移安置606.3万人次。省政府建立了减灾委员会,进一步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灾有所救”。

  坚持公共事务以人为本

  近日,记者从浙江省民政厅了解到,浙江省将于6月份启用全省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系统。

  浙江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系统开发工作已基本完成,将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力争6月中旬在省民政厅门户网站上正式启用。

  2010年,杭州开始试点开展婚姻登记网上预约。每次遇到重大节日,结婚登记的新人就扎堆。

  “使用婚姻登记网上预约系统,新人在网上预约登记填好表格后,到婚姻登记处领证手续会明显加快。”杭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负责人说。

  除了婚姻登记机关为民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外,浙江省推进公共事务管理服务各项工作,移民安置帮扶、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殡葬管理体制改革均取得明显成效。

  水库移民工作走出了发展移民经济、增加移民收入的新路子。自2006年以来,已累计向移民发放直接补助资金30.7亿元,投入各类项目扶持资金20.5元,实施基础设施、生产开发、应急救灾等各类项目2.3万余个,举办各类移民培训1.3万余期,有效缓解了库区出行、饮水、上学等问题,增强了移民群众谋发展的信心。

  在殡葬管理体制改革上,浙江省加强了法制建设,下发了规范生态墓地建设、理顺殡葬管理体制、殡葬事业单位管理、丧葬用品采购和销售管理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全省殡葬管理与改革提供了政策法规依据。

  民政工作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直接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群众、服务于家庭,是党委政府实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最直接的平台。

  2010年,义乌市被确定为全省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试点城市,探索创新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开展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是探索健全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基础性工作。

  义乌市依托“义乌市社会救助信息平台”,开发并启用“义乌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实现与民政、社保、公安、房管、公积金、工商、税务等部门网络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

  在取得个人同意、保护隐私前提下,在核对系统上即可完成对申请人的各项收入、财产信息对比和汇总,并形成认定结论。

  推进城乡民政事业一体化

  困难群体救助实现全覆盖后,浙江省将民政服务对象从特定群体向城乡居民全覆盖,民政职能从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向社会建设各领域拓展。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的不断推进,社会结构、社会形态和利益格局深刻变革,城乡居民利益诉求日趋多元,提高生活质量、获求公平机会、实现全面发展的愿望更为迫切。

  浙江省率先建立了农村社区建设的整体制度框架,农村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布局不断优化,建成了一大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基础平台的支撑作用,不断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

  2011年,全省已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16000多个,96%的城市社区工作服务用房达到350平方米以上。

  提到社区服务,“杭州模式”领先全国。

  杭州市全面推进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社区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人随事转、费随事转、权随事转”全面落实,实现了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的目标。

  在杭州,城市社区普遍建立“一门式”服务大厅,主城区基本形成15分钟生活服务圈、卫生服务圈、文化服务圈。

  农村全部109个镇(乡)和1166个村建立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实现了社区服务网络全面覆盖。

  杭州市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求助和社会福利服务网络、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化网络得到健全,共建成服务网点2万余个。

  杭州市还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出台了《杭州市居住区配套设施建设管理条例》,明确了社区配套用房的配置、管理以及产权归属等事项,设立了社区共建、社区服务业、社区居家养老和农村社区建设等专项补助资金。

  2009年,杭州市有5个城区以及7个街道、10人社区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2011年,民政部批复确认杭州市为“全国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此后,杭州市确定72个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作为全国实验区建设的重点工程,建立市社区服务业发展中心,搭建居家养老、便民服务、项目评估、信息管理、人才培训发展平台。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我要注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