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奋斗目标,是温州市委、市政府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立足温州的市情和未来的发展,审时度势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部署。这个目标的实现,关键要通过加快推进经济、城市(社会)、政府三大转型来推动。三大转型中,就龙湾而言,加快经济转型、大力扶持和振兴实体经济更是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打造海港县区新经济模式?
龙湾“破题”的着力点在哪
问:当前,温州处于非常关键的战略调整期和多方博弈的战略竞争期,未来五年的走势对温州尤为关键。我们注意到,今年温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要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的奋斗目标,作为温州的三大城区之一,龙湾“领题”之后,“破题”的首要着力点在哪里?
答:作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之一,龙湾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和市场的冲击,培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体系,孕育了充裕的民间资本,奠定了坚实的发展根基。但客观地看,龙湾产业低、小、散的现象仍然突出,要赢得未来的发展空间和主动,根本的出路就是要把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过去低、小、散的经济形态和以规模扩张为主的产业发展路径,转向以创新和提升附加值为内在动力,转向以财富驱动的经济发展阶段,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为了切实振兴实体经济,帮助企业回归实体、专注实体、发展实体,我们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和力量,制定出台并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
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在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对中小企业相关扶持政策的基础上,结合龙湾产业发展阶段性特征,研究出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施意见,在政策上明导向、树信心、强支撑。特别是制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细则,引导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抓住事关企业切身利益的紧要环节,对企业所收的税费,原则上“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推行差异化分类管理。按照亩产论英雄,把工业企业分成优秀类、扶持类、帮扶类等三种类型,实行差异化的扶持政策。对优秀类企业进行重点帮扶,优先保障用地需求和进行政策倾斜;对科技含量高的扶持类企业量身定做帮扶计划;对不符合产业导向、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企业按照“三保倒闭”,该淘汰的坚决淘汰、该整顿的坚决整顿。以此来引导企业主动转型,提升效益。
打造个性化支撑平台、构建多元化产业格局。按照“政府搭台,银校参与,企业受惠”的总体思路,着重搭建政银企联动、公共科技服务以及企业互助三大平台。坚持“大平台、大产业、大企业”发展战略,加速集聚高端现代服务业态,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特色突出、优势互补的多元化产业格局。此外,注重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对服务企业的领域、方式进行全方位的拓展。
如何推动城市转型
问:经济转型是基础,城市和社会转型是根本。为了推动城市转型,龙湾有哪些对应的举措?
答:把城市能级提升作为关键着力点。坚持大手笔规划,大气魄投入,大力度开发,将城市做特,功能做优,环境做美,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平台。首先是拉大框架。根据温州城市东部发展现实需求,将城市中心区从2.55平方公里拓展到14.58平方公里继而到71平方公里。前后两次控规调整,不仅显示出市委、市政府对龙湾发展的高度重视,更加凸显了中心区作为温州城市东部龙头的地位。其次是谋大规划。高起点统筹区块发展,推动各大功能区资源整合、功能互补、融合发展。借助国家级高新区创建,打造集总部经济集聚、高端居住休闲、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孵化等“五大板块”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万达城市综合体一期、二期为引领,加速旧城新区对接融合,集聚高端现代服务业态,建成温州城市东部龙头和“城市客厅”;依托温州永强机场和城市东部综合交通枢纽优势,积极发展“临空经济”,深化港城联动,为温州建设未来航空大都市奠定基础。再次是建大配套。通盘考虑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全面加强水利、公交、供电、供气、通讯、互联网等设施建设,加快建设覆盖全区的符合城市所需的功能性、枢纽型、网络化基础配套体系,着力提升城区承载能力。第四是优大环境。坚持从改善视觉环境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入手,统筹推进城市洁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工作,深化“绿满龙湾”行动,加快推进城市绿道系统、森林公园、景观带和亮丽工程建设,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其次,把城乡统筹推进作为重要突破口。紧抓温州市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利用龙湾综合区位优势,借助当前温州上下推进“三分三改”的强劲势头,按照“跨域联建、资地平衡、户为单位、鼓励连片”的原则,加快“村房两改”建设步伐,完善农房置换政策体系,创新融资方式,延伸公共服务功能,切实加快新型城市化进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