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湖的南面,有一座高220多米的小山,名为柴岭山。
今年2月7日到5月30日,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这里挖掘出一个土墩墓群,在其中海拔最高的山顶,有一个杭州地区目前为止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石室土墩墓,是中国南方地区已知资料中规模巨大保持最完好的石室土墩墓。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工作人员杨金东说,这个墓是一个西周末期的贵族墓,地位应该还算高的。由于年代太久,墓室里已经没有墓主人的遗体了。它的发现,为研究越国贵族墓的墓葬制度提供了新资料。
墓地建在山顶现场有7个盗洞
柴岭山土墩墓群北临杭州市滨江区,西北为湘湖及著名的跨湖桥遗址。
去年3月24日,湘湖管委会山林队在例行巡查时,发现山顶有多次人工盗挖痕迹,并发现一伙盗墓贼,为此,考古人员对该区域进场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贵族墓为什么喜欢建造在地势这么高的山顶。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郎旭峰说,西周末期和春秋早期,杭州这里生活着百越族,风俗认为,墓地越高,离天越近。此外,这一带离钱塘江很近,古时就是钱塘江的滩涂地,建在地势低的地方,潮水一来,墓地就被冲毁了。
在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7个盗洞,没法确定确切的盗窃时间,只在一个盗洞里发现了明代的铜钱。其中,两个早期的盗洞,是从顶部直接打下去的,绕过了墓门进入墓室,将内壁破坏得一塌糊涂。
古墓旁边有一个窑址 两边有祭祀的器物
贵族墓通长21.12米,顶部宽7米,底部宽8.1米。墓内总长18.32米,宽1.54~2米,墓道长4.87,门框厚0.26,墓室长13.19米。墓内设墓道、门框和墓室,
墓门是朝西的,正对着今天的湘湖,南北两侧,石头垒成的挡土墙非常完整,挡土墙上是盖顶石,形成了一个墓室。从进口往东走4米多,是可以多次开关的墓门,现在只能看到两个石头门框了。再往里,墓室底部铺有一层厚约10厘米的青灰泥,青灰泥分布长约10米。
杨金东说,这里的石头都是山上就地取材的,初步分析,青灰泥可能是湘湖的淤泥,因为淤泥容易平整,而且防潮防水性较好,上面是用来放置遗体的。在古墓的东北角,有一个窑址,与古墓是同年代的,这在以前考古中还很少见。
石室外东北部和南部正中还有个器物群,杨金东说,这是墓葬埋葬后用来祭祀的,这属于发掘的新收获。
郎旭峰介绍,由于多次被盗,挖掘发现的东西不是很多,多是一些原始瓷器的碎片,另外还有50多颗直径一厘米的红陶珠,有可能是古代的纺轮。
6座土墩时间跨度较大 从西周延续到春秋
贵族墓所属的柴岭山土墩墓群,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年共清理了6座土墩,墩内共计8座墓、4个器物群和1个窑址,出土遗物176件(组),各墩各墓均出土多寡不一的遗物,少则几件,多则几十件。出土遗物可分为印纹硬陶器、原始瓷器、泥质陶器和石器等,以原始瓷器为大宗,多为罐、豆、盂、碗、盘、杯等。
柴岭山土墩墓是杭州地区首次大规模发掘的土墩墓,6座土墩时间跨度较大,从西周延续到春秋。
这个墓群的发掘,专家认为对构筑中国南方地区商周文化的发展序列、深入探讨南方地区商周时期的丧葬习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类型多样的墓葬形制为探讨中国南方土墩墓的类型特征、演变序列和族属提供了可靠资料,大批精美器物的出土为研究中国原始瓷的起源、发展和制作工艺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郎旭峰介绍,山顶的贵族墓,在挖掘清理全部结束后,可能会在原址建一个陈列馆,与湘湖景区连为一体,这项工作已经在做规划。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