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晨4时30分至7时10分,沈海高速公路温州南至北白象段双向封道。(图片来自温州都市报)
浙江在线06月01日讯 5月23日,温州大桥被“明珠七号”游轮刮擦造成损伤后,社会各界十分关注。根据专家组意见,昨日清晨,市交投集团绕城高速公路分公司委托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试验中心对温州大桥桥体开展自振频率实验,进一步检测“5·23”船撞事故对温州大桥的受损情况。
桥面贴上13个传感器 大桥检测顺利进行
清晨4时35分,南白象枢纽、温州东互通、大桥北互通和北白象枢纽的相应路口在同一时间实行了封道管制,过往车辆绕行通过,平日繁忙的温州大桥顿时空旷起来。
5时整,检测员开始第一批次放线和布点作业,并于5时20分将13个传感器用橡皮泥分别贴在桥面上,橡皮泥起到稳定的作用。
“明珠七号”撞上温州大桥位置是在两斜拉桥主塔之间,自振频率试验就在两斜拉桥主塔一段长540米的桥面上进行。
自振频率是指大桥在没有外力影响下、本身振动的频率数据。当天早上5时,试验正式开始。除技术人员外,其余人员被要求远离检测范围,记者经特许停留在现场,但必须静立不动。这样做是防止对检测数据产生影响。
约两小时,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笔记本电脑。按照现场技术人员的说法,这相当于人体体检时做心电图,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判定桥梁的刚度是否受到影响,以便了解碰撞后的桥梁承载能力是不是发生变化,为以后大桥通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采集工作是本次实验的核心步骤,该项工作用时30分钟。5时50分数据采集顺利完成。在完成收线工作后,实验进行第二批次工作,内容和第一批次基本相同。7时5分,检测单位顺利完成了所有实验步骤,交通管制措施随即解除。
重型车队检验大桥刚度
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绕城高速公路分公司总工程师杨涛告诉记者,所谓自振频率实验,即在公路全封闭环境下,安排载重量很大的车辆排队开过温州大桥,进行大桥受力情况动态检测。
做自振频率实验是为了测验桥梁的刚度,以便了解桥梁的承载能力。杨涛用木板和钢板来打了个形象比喻,他说,如果重物压在木桥上,那木桥会弯曲变形,而同样厚度的钢板,弯曲变形程度就小很多。这反映了木板和钢板的刚度不同。同样,桥梁也有刚度,反映的是桥梁的承载能力。车辆在经过大桥后,会产生细微的振动,用仪器记录这个振动的波形,就能分析出桥梁的刚度。
杨涛告诉记者,温州大桥是1998年5月通车的,在通车之前,当年4月15日,业主方曾对温州大桥进行过全封闭环境下的自振频率实验。确认大桥承载完全符合设计规范,方才移交验收并通车。此次是时隔14年之后的再次检测。
就像给人做全身CT
给全长3000多米的温州大桥北航道桥做检测,犹如给一个巨人做体检。杨涛再次用医学检查来形象比喻大桥检测。他说,刮擦发生后,专家组第一步是望闻问切,通过多名专家现场目测发现,大桥箱梁梁板有一处明显撞痕,长1米、宽0.6米,混凝土表面出现破损,上面还有一些蓝色油漆刮擦后留下的痕迹,这是体表的症状。
现在,给大桥做自振频率试验,就好比给人做了一个全身CT,通过仪器分析,给专家确诊提供技术参考。此次大桥被“明珠七号”游轮刮擦造成损伤后,再进行自振频率试验,如果温州大桥的自振频率和原先的发生变化,说明它的承载能力已经改变,需要进一步处置,否则说明大桥的“健康”状况和以往一样。如果“病情”属疑难杂症,还可能进行第三步检测——“核磁共振”,确认温州大桥到底是否经受住刮擦安然无恙。
由于温州大桥跨径大,结构形式复杂,实验需分两个批次进行。每个批次均包括布线、数据采集和收线三个步骤,并要求所有步骤均应在双向封闭交通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前,绕城分公司会同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试验中心多次召开实验协调会,做足准备,经过对实验流程的反复推敲,扎实推进了实验顺利开展。
完成自振频率实验后,检测单位将尽快开展实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报告。
对比档案数据再下结论
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绕城高速公路分公司总工程师杨涛说,1998年4月15日,即温州大桥通车前的一个月,曾做过一次自振频率试验,这相当于大桥的健康档案。这次采集到的自振频率数据要和1998年的数据相比较,如果发生变化,说明它的承载能力已经改变,需要进一步处置,否则说明大桥的安全性能和以往一样。
“采集到的数据有几个兆的容量,还要通过专门软件分析,以及比照大桥建设当时的相关数据。”技术人员表示,事故调查专家可以依据这次检测的数据,以及配合其他检测手段采集到的数据,对大桥做出正确诊断。
杨涛透露,检测结果需要一周左右才能见分晓,专家将根据试验结果论证是否要进行限行,“如承载力有发生变化,还要在室内建动力模型进行撞击分析和核载实验。”
温州高速交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潘传察说,温州大桥车流量大,平均1小时单向通行车流量为2200到2300辆,选择在车流量较少的早上4时30分到7时10分对温州大桥进行全封闭交通管制,为的是尽量减少市民出行不便。
“明珠七号”曾投拖航责任险
昨天的温州大桥自振频率试验现场,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
明珠七号在拖带前曾花几十万元向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投保了拖航责任险,最高可获赔1.5亿元,理赔条款包含明珠七号撞上温州大桥的意外情况。保险公司根据事故的认定情况,将开展理赔工作。
5月23日上午,“明珠七号”在拖带至市区郭公山码头的过程中,意外撞上温州大桥,大桥箱梁梁板出现一处明显撞痕。幸好,大桥车辆通行暂未受影响。随后,市相关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温州大桥进行检测。
温州大桥自振频率检测原定于前天早上5到7时、中午12时至下午2时进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改变了计划。“在雨水的环境里,传感元件不能很好地粘贴。同时,检测试验要尽量减少外界干扰,包括暴风雨雪天气,以提高其精准度。”技术人员这样说。由于昨天上午的自振频率试验顺利进行,收集到了足够的数据,不再需要在中午12时进行第二次试验,温州大桥昨天很快恢复通行。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