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高考第一天,语文考试一结束,备受关注的作文题就在网上引起热议。浙江作文题目以作家刘继荣的一篇散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作背景材料,题目大致是这样的:
“作家刘继荣写了篇文章,说她的女儿在班里成绩中等,却被同学评为‘最欣赏同学’,原因是她乐观、幽默、善良、好相处、守信用。妈妈就和她开玩笑:你都可以当英雄了。但女儿回答:我更希望做个为英雄鼓掌的人。妈妈感受很深,写了篇博文,发出来,引起网友热议。
网友甲说,想做一个为别人鼓掌的人;网友乙说,如果大家都在路边鼓掌,谁去当英雄呢,网友丙说觉得两种说法都对,请结合材料,自选观点,写篇文章,题目自拟。”
昨晚,我们联系上作家刘继荣,请她谈谈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和自己的教育理念。
在成为高考作文题前,刘继荣的这篇文章《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就在微博火了。重庆商报5月25日做过报道,说这篇文章最早由“周伯通招聘”发出,累计转发达100多万次,上万人参与大讨论。
作家刘继荣,也由此进入网友视线。在她去年出版的《我们要彼此听话》里,有段“编辑推荐”这样写道:这是一位文章在网络转载率非常高的作者,作品屡获《读者》《青年文摘》“最受读者欢迎奖”,赢得读者一致好评。2008年被教育部聘为中小学课题组专家,多篇作品被教育部课题组选入作文教材,各级学校老师拿来做课外延伸阅读、考试题目。
问:你的文章成了作文题,有什么感受?意外吗?
答:很意外,因为这是大约四年前的一篇旧文。
问: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篇文章的?什么事情促使你写的?
答:关于这篇文章的背景:我自己的孩子成绩不是很优秀,但我仍然能欣赏他的可爱之处,我周围有许多成绩普通的小孩,家长提起来就着急上火,可我跟孩子们相处时看到许多他们的出色之处。我觉得这个世界本身是多样化的,孩子在不断成长,他们的未来有无限可能,就算孩子可能会成为一个普通人,也不必全家终日焦虑不安,在自己的生活里泼上墨汁。
我通常比较关注有关孩子的新闻,最痛心的是少年儿童的自杀事件(其中包括一些尖子生),曾花很长时间去探究这个问题,大部分与来自家庭的压力有关。所以想写下这样一篇文章,请家长先平静下来,不仅关注成绩,也关注孩子的身心。
问:文章是真事吗?
答:文章里的中等生原型是我的儿子,因为不想小孩受太多关注,改成女生,但保留了一些原来的情节,加入了另外一位熟悉的女孩的故事。
问:家长对孩子都会有很高的期望,是什么事情打破了你的教育观念,让你愿意让孩子做在路边鼓掌的人?
答:让孩子为别人鼓掌的问题,我大多数时候认为,吃到的葡萄是甜的,吃不到的葡萄也是甜的。可能我自己也是一个中等生,也常常为别人鼓掌,所以经历的冲突和矛盾要少那么一点点。最初也曾觉得,我是个普通妈妈,孩子要成为一个小超人,才会心愿得偿。可我这个家长也在成长中渐渐明白,不要把自己沉重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问:孩子对自己定位,你觉得什么最重要?
答:孩子对自己的定位或设立目标,我觉得适中最重要。这一点小孩很难把握准确,需要家长帮助。我很少对我孩子说,你看别人家的小孩如何如何,我只说,你在哪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每个小孩都是不一样的,即便上同样学校,用同样教材,受教于同样的教师,也不能让他们有一样的性格与成绩。请认识您自己的孩子,也帮助他认识自己。
在引导孩子规划自己的生活时,我曾经告诉他:颜色最鲜艳的花要开,色彩平淡的花也要开,最小的梦想也值得花最大的力气来实现。
问:对孩子的成长,你怎么看?
答:孩子在不断成长中,未来有无限多可能,今天定位做一个普通人,也许他十八岁之后,会有另外想法,无论如何,我都愿意是他的朋友,与他探讨,而不是命令他如何做,因为我不是诸葛亮,没有锦囊妙计,我们一直都在摸索中。
问:教育孩子会遇到很多事情,也许很矛盾。你和孩子、学校有过冲突吗?
答:实际上,我性子急,易冲动,特别容易误解孩子。冲突发生之后,我会及时反省,诚恳道歉。孩子宽容我很多,我觉得,他教会我平静。和学校很少冲突,几乎不记得。用心沟通,会解决很多问题。
问:作文题一出,很多网友在评论,说坐在路边鼓掌,发生在别人孩子身上好说,但是落在自己孩子身上,就不行了,你怎么看?
答:家长爱太深,愿意让自己孩子得到世上最好的东西,但也要看到他体力是否够足。你的好心好意,能否换来好的结果,如不能,请及时修正。
问:无论在路边鼓掌,还是做英雄,都需要一定底气,比如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如果没有这些依靠,是不是孩子的成长也不大健全?
答:我与孩子交朋友很多,我有一位在上大三的小朋友,他大部分时间靠奖学金生活,也成长得很好。这应该不是个案,但我仍愿孩子们不受经济困扰。
问:你的文章前段时间红遍微博,也有很多网友发表自己的见解,你有没有看到一些评论,让你印象深刻?
答:新东方徐小平老师的评论(记者注:徐小平在5月16日转发了这篇微博,并评论:强烈推荐!很久没有读过这样让我为之一振、浑身起来googse bumps的文章了!!!热烈推荐大家花两分钟读一读!两分钟,让你激动二十分钟,难忘一辈子),让我觉得非常开心。最最开心的是有些家长说,会好好思考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还有一些批评意见也都对我有启发。
都市快报 记者 张娜 见习记者 姜晓蓉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原文)】
刘继荣
女儿的同学都管她叫“23号”。她的班里总共有50个人,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久而久之,便有了这个雅号,她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等生。
我们觉得这外号刺耳,女儿却欣然接受。老公发愁地说,一碰到公司活动或者老同学聚会,别人都对自家的“小超人”赞不绝口,他却只能扮深沉。人家的孩子,不仅成绩出类拔萃,而且特长多多。唯有我们家的“23号”,没有一样值得炫耀的地方。因此,他一看到娱乐节目里那些才艺非凡的孩子,就羡慕得两眼放光。
中秋节,亲友相聚,坐满了一个宽大的包间。众人的话题,也渐渐转向各家的小儿女。趁着酒兴,要孩子们说说将来要做什么。钢琴家,明星,政界要人,孩子们毫不怯场,连那个4岁半的女孩,也会说将来要做央视的主持人,赢得一阵赞叹。
12岁的女儿,正为身边的小弟弟小妹妹剔蟹剥虾,盛汤揩嘴,忙得不亦乐乎。人们忽然想起,只剩她没说了。在众人的催促下,她认真地回答:“长大了,我的第一志愿是,当幼儿园老师,领着孩子们唱歌跳舞,做游戏。”众人礼貌地表示赞许,紧接着追问她的第二志愿。她大大方方地说:“我想做妈妈,穿着印有叮当猫的围裙,在厨房里做晚餐,然后给我的孩子讲故事,领着他在阳台上看星星。”
亲友愕然,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公的神情,极为尴尬。
其实,我们也动过很多脑筋。为提高她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各样的资料。孩子也蛮懂事,漫画书不看了,剪纸班退出了,周末的懒觉放弃了。像一只疲惫的小鸟,她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卷子、练习册,一沓沓地做。可到底是个孩子,身体先扛不住了,得了重感冒。在病床上,输着液,她还坚持写作业,最后引发了肺炎。病好后,孩子的脸小了一圈。可期末考试的成绩,仍然是让我们哭笑不得的23名。
后来,我们也曾试过增加营养、物质激励等等,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小脸越来越苍白。而且,一说要考试,她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再接着,考出了令我们瞠目结舌的33名。
我和老公,悄无声息地放弃了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活动,恢复了她正常的作息时间,还给她画漫画的权利,允许她继续订《儿童幽默》之类的书报,家中安稳了很久。我们对女儿,是心疼的,可面对她的成绩,又有说不出的困惑。
周末,一群同事结伴郊游。大家各自做了最拿手的菜,带着老公和孩子去野餐。一路上笑语盈盈,这家孩子唱歌,那家孩子表演小品。女儿没什么看家本领,只是开心地不停鼓掌。她不时跑到后面,照看着那些食物,把倾斜的饭盒摆好,松了的瓶盖拧紧,流出的菜汁擦净,忙忙碌碌,像个细心的小管家。
野餐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两个小男孩,一个奥数尖子,一个英语高手,同时夹住盘子里的一块糯米饼,谁也不肯放手,更不愿平分。丰盛的美食源源不断地摆上来,他们看都不看,大人们又笑又叹,连劝带哄,可怎么都不管用。最后,还是女儿,用掷硬币的方法,轻松地打破了这个僵局。
回来的路上,堵车,一些孩子焦躁起来。女儿的笑话一个接一个,全车人都被逗乐了。她手底下也没闲着,用装食品的彩色纸盒,剪出许多小动物,引得这群孩子赞叹不已。到了下车的时候,每个人都拿到了自己的生肖剪纸。听到孩子们连连道谢,老公禁不住露出了自豪的微笑。
期中考试后,我接到了女儿班主任的电话。首先得知,女儿的成绩,仍是中等。不过他说,有一件奇怪的事想告诉我,他从教30年了,第一次遇见这种事。
语文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班主任还说,很多同学建议,由她来担任班长。他感叹道: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我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正在织围巾的女儿,歪着头想了想,认真地告诉我说,老师曾讲过一句格言:当英雄路过的时候,总要有人坐在路边鼓掌。她轻轻地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我猛地一震,默默地打量着她。她安静地织着绒线,淡粉的线在竹针上缠缠绕绕,仿佛一寸一寸的光阴在她手里吐出星星点点的花蕾。我心里,竟是蓦地一暖。
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不想成为英雄的女孩打动了。这世间有多少人,年少时渴望成为英雄,最终却成了烟火红尘里的平凡人。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在那些漫长的岁月里,她都能安然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