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6月9日讯 秀山丽水腹地,八百里瓯江上游,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同纬度,首都北京同经度,经纬相交的坐标上,是云和。一个把“山水家园、童话世界”作为县域品牌的浙南小城。
这里是一个童话开始,又不断创造童话的地方。宛若仙境的湖水、恢弘壮阔的梯田,勾勒出婀娜多姿的“山水家园”;惟妙惟肖、灵动神奇的木制玩具,点缀出美轮美奂的“童话世界”。
过去5年,一路风雨铿锵。2011年,云和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8亿元,年均增长10.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546元和7517元,分别是2006年的1.8倍和2倍,年均分别增长12.0%和15.1%。
今后5年,蓝图徐徐展开。云和继续坚持和提升“小县大城”核心战略,积极打造“产业名城、童话名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幸福名城”,推动“小县大城”向“小县名城”转型提升。
对此,云和县委书记张建明说,“小县大城”和“小县名城”,是形和神、量和质、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建设“山水童话”特色的现代化生态休闲旅游名城,核心是加快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基础是发挥生态优势,根本是切实改善民生,主要载体是“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和“山水童话乡村”,关键是打造“山水家园、童话世界”县域发展品牌,加快建设“山水童话”特色的现代化生态休闲旅游名城。
培育特色产业
致力打造“产业名城”
加快建设“产业名城”。以木制玩具、轴承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努力成为中国木制玩具创造基地、中国高端轴承专业配套基地。到201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旅游业、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1%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
眼下,云和300亩精密轴承产业园项目正按计划积极推进,争取尽快开工投建。产业园由云和县7家本地轴承企业,与国内最大的轴承企业之一的中国人本集团合股投资5亿元打造。轴承产业,正迅速崛起为云和的特色支柱产业。
打造“产业名城”,云和正在抓特色产业集群中推进工业扩量提质,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导木玩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攀升,推动木制玩具由“制造基地”向“智造高地”迈进,由“制造中心”向“创造中心”转变;启动并推进“轴承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中国高端轴承专业配套基地,争取到2016年轴承产业产值达到20亿元。
打造“产业名城”,云和坚持在产业融合中提升生态农业的整体效益。加快农业功能拓展。强化经营生态、经营文化、经营乡村的理念,着力构建“接二连三”的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体系,着重培育一批有较强区域特色、有竞争优势的专业特色村和特色产业,探索一条从卖农产品到卖风景、卖环境、卖文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新路子。
打造“产业名城”,云和坚持在拓展提升中推进三产突围。全面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构建以“一城一湖一梯田”为核心,以木玩文化、生态休闲、养生度假、梯田观光、垂钓休闲、摄影采风等为主要内容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童话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努力把云和打造成为浙西南旅游重要目的地、旅游集散副中心。
建设特色城乡 致力打造“童话名城”
加快建设“童话名城”。 “一心三区”的城市布局初步形成,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8.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70%;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公共设施配套,服务功能增强,建设品质优良,安居乐业、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初步形成,山水相依、城林交融、木玩相映的童话意境进一步营造,独一无二的“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和“山水童话乡村”初步构架,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早上7点还没到,已经接到了5对新人的电话,他们都打算在公园里拍婚纱照。”云和木玩乐园成为新婚年轻人见证幸福的地方,这让公园管理员们忙得不可开交。木玩乐园是云和县新建的首个特色主题公园,以“木玩”和“童话”元素为主线,园内遍布动物造型的木雕、木制玩具布设的场景故事和创意造型,处处是景。
打造“童话名城”,云和正全面推进“中国童话休闲旅游城”建设。进一步强化大景区建设理念,建设精品城市,彰显“山水童话”特色。切实把木玩童话文化元素尽可能有机融入到城市新区建设之中,努力形成“城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大生态、大绿化格局。
打造“童话名城”,云和正在努力提升中心镇的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把中心镇培育成为县域人口集中的新载体、产业集聚的新高地、功能集成的新平台。加快人口集中,坚持把中心镇建设作为推动人口梯度转移的一个重要平台来抓,加快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强中心镇生态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和旅游景区的建设,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打造“童话名城”,云和加快推进“山水童话乡村”建设。深入实施“特色乡村”工程。在进一步提升梓坊等首批9个特色村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云和梯田景区和云和湖景区周边村的特色化建设。按照“湖畔人居、山里人家、畲家风情、红色摇篮”的分类,深入挖掘每个村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等特色亮点,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
培育特色文化 致力打造“文化名城”
加快建设“文化名城”。特色文化的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全县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进一步形成。文化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
近日,云和县农民青年艺术培训学校,正在浮云街道紧锣密鼓地创办当中。这是浮云街道紧密结合云和县“文化名城”战略,打响“文化兴街”第一战,通过农民青年艺术培训,将培养出一支数量充足、层次合理、能充分体现街道文化特色的文艺人才队伍。“锄头一放,吹拉弹唱,音乐一响,扭腰鼓掌”,将成为云和农村文化最大的特色。
打造“文化名城”,云和注重先进文化引领。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提高全民整体素质。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打造“文化名城”,云和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木玩博物馆等一批标志性文化项目建设。加快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推进“云和梯田开犁节”申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云和梯田”申报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工作。
打造“文化名城”,云和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围绕建设“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省级文化建设示范点”,重点发展木制玩具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木制玩具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在发展壮大现有的木玩乐园、玩具智慧园等旅游项目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木玩体验等旅游项目,通过旅游提升木玩产业的整体价值。
打造“文化名城”,云和激发文化创新活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积极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形成一支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完善、巩固以县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以乡镇文化站为枢纽,以村级文化活动室为基础,以文化示范户和文化文明户为补充的四级文化工作网络。
坚持低碳发展 致力打造“生态名城”
加快建设“生态名城”。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独特的山水生态优势得到有效发挥,低碳经济得到大力发展,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和森林覆盖率得到巩固提升,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十,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建成国家级生态县,成为“秀山丽水、养生福地”的核心区。
去年,云和洁利纸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克武拉下了厂里所有工业设备的电闸,宣布正式停产,这个造纸厂曾是“云和县纳税二十强”和“工业二十强”,是云和县重点规上企业。 关闭一家规上企业,对于云和县这个山区小县来说,难度不言而喻。但是,为了生态,云和县却下定了决心,绝不以生态换取GDP。
打造“生态名城”,云和正在构筑富裕生态屏障。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严格把好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打造“生态名城”,云和全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实行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创新“三管齐下”。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健全节能减排的约束机制、激励机制和工作机制。
打造“生态名城”,云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深入实施省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和工业循环经济“4121”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和工业功能区生态化改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建设一批生态经济示范企业和循环型企业。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加快黄源风电场等一批可再生能源产业项目建设。
切实改善民生
致力打造“幸福名城”
加快建设“幸福名城”。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创业热情进一步激发,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5万元和1.2万元以上;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7%以上;社会保障全面覆盖,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险覆盖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集中供养率走在全省前列,人民群众幸福感显著提升。
“真没想到,如今的乡下人进城坐公交车还能刷卡不要钱,白坐。”日前,家住远离县城30多公里农村的78岁老人梅大伯,免费坐上了县城上城门至下城门的一路公交车。为了缩小城乡差别,变“小县大城”为“小县名城”,今年云和县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全县所有60岁以上的老人不管是城市户口还是农村户口,统统免费办理公交lC卡,预计上半年可办理完毕。
打造“幸福名城”,云和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理念;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实用型技术人才。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合理调整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布局,构建“20分钟医疗服务圈”,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打造“幸福名城”,云和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大全民创业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加快建立健全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为补充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劳动保障“金保工程”和社会保险“一卡通”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服务水平。
打造“幸福名城”,云和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积极探索基层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深入推进法治云和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深化和推进“双拥”共建工作。
打造“幸福名城”,云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围绕打造“阳光云和”,以“网格管理、阳光服务”系列活动为龙头,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加快构建“小县名城”社会管理新格局。完善群众利益诉求表达、维护群众权益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依法妥善处置各类矛盾纠纷。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