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湖州6月9日电 要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湖州的优势在哪里?在今天举行的浙江省“文化遗产日”活动中,湖州用“打造融入历史的生活”作答,甚为精彩。
旭日高升,酣睡一晚的湖州醒来,笤溪边的衣裳街依然还是那么安静。据《吴兴志》载,在这条状如弯弓的窄街两旁,曾有过数百家布料店,“因市成通衢,因衣而成街,故得名衣裳街。”
如今的衣裳街已成为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有保存完好的馆驿河头碧澜堂;这里,有庭深景幽的赵景贤故居;这里,也有狭长九弯的九曲弄……每一块砖瓦、每一方天井,都向世人诉说着湖商悠远的记忆。参与衣裳街改建工作的湖州传保办副研究员林星儿钻研古建筑30余年,对衣裳街的每一处角落都可谓如数家珍:“平面布局不变、立面风貌不变、传统工艺不变,这是衣裳街重建的原则。”
“已经投入近14亿元资金,修缮各级文保单位8处,历史建筑15处。”湖州市文广新局局长宋捷说,衣裳街历史文化街区的改建工程不仅满足了现代化使用的需要,也会按照当代展览语汇腾出新展示空间。
时下的衣裳街旧貌换新颜,创意工坊、主题酒店混搭百年古宅,当地市民们又多了一个摸得着历史的好去处。他们觉得,每次穿行在铺着青石板的窄小弄堂时,心中最为柔软的城市记忆总会随着脚下细碎的声响无限升腾。
才别老街,又见“新”区。午后的南浔镇历史街区凉风习习,南来北往的游人欢声笑语,当下与历史,在这里缠绕依存,两相得宜。今年上半年,已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南浔镇迎来了第300万名游客,这一数字,是2011年全年之数。
“南浔镇的名气越来越大,不仅得益于修旧如旧的理念,也因为我们持之以恒的文保措施。”在该镇文保所工作的于美全记得很清楚,工作人员在每年4次的文物巡查中,总会发现一些违章建筑以及文物即将破损的现象,“每次都是提前阻止,而现在许多当地人的文保意识也在提升,他们都会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
历史的河流在湖州拐了个弯,细细洗刷着这个城市的风貌,只要你在爱山广场这个湖州商业中心地带坐上一坐,便可体味到湖州人的夜生活,原来也是充满历史韵味的。在主题餐厅和商厦林立的广场中央,静静地躺着一段自唐以来扩建,直至五代、南宋三个时期的子城城墙,长约80米的城墙被罩于玻璃面中,每一小段都标志着历史的演变。排水沟、柱基……无不与现代建筑形成强烈对比。为了保护和重现这段古城墙,当时负责兴建爱山广场的公司修改了原先的设计方案,直接损失达7000万元。“不过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历史,无价。在古城墙上购物和就餐,这些天马行空的事情就这样如愿以偿了,灵动的湖州人也因此有了历史的深沉,更多了一份对未来的思考。“湖州本城将继续‘两橫、两纵、四串联’的古城肌理保护方案,会把城市的历史文化要素组织起来,会把古城内近三分之二的文保单位和两片历史街区串联起来。”这是未来湖州的打算,也是湖州人的心声。
“融入历史的生活”,不再遥远,就在眼前。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