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组“自行车悬浮照”的作品在网上广为流传。照片上骑自行车的人姿势不同、神态各异,神奇的是,他们脚下的自行车都不见了,于是就成了人们“悬浮”在街上的样子。
这组照片的作者是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的一位在读博士,他叫赵华森,是个“80后”艺术家。他除了是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在读博士外,还是浙江财经学院摄影系的副主任兼老师,主攻摄影,更注重后期创作。
这组照片创作于2005年,离现在已有7年之久。昨天他向记者讲述了他创作这组照片的灵感,以及蕴含在照片中的城市韵味。
他揭秘:自行车是用数码技术移除的。当时拍了十几组,人物都是随机抓取的。
赵华森一直对影子很感兴趣,有一日,他在街上寻找创作素材,拍摄了一组关于影子的照片,其中就有人们骑自行车时投下的影子。后期修图时,他发现,这些骑自行车的人动作特别有意思,于是灵感产生了:如果把自行车擦去,这些动作是不是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对开车的人来说,骑车人往往不是很富裕,如同无根之木,漂移在城市之中。把车PS掉,反而凸显他们为了生活无意间练就的高超车技。”有了这一想法后,他再回到大街上,专门拍摄了一系列人们骑自行车的照片。有人说,这些悬浮照是摄于清波门。没错,赵华森说的确是在那拍的。
“不过,现在看从前的手法还是有些稚嫩。”赵华森说,“但是这种艺术形式却是极其少见的,据说是最早的悬浮作品之一。”
其实在2005年时,这组照片就已经很红了,不过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当年,在数码摄影刚刚兴起的中国,人们对此没太大感觉,但在欧美引起了不小关注。赵华森说,这些作品参加过国外很多展览,并被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国的美术馆和私人藏家收藏。
“欧美艺术界对这种艺术形式感兴趣,而普通老百姓则对中国人的骑车姿势惊叹。”赵华森说,“你看有些人骑车看书,有些人横档上放孩子,这在国外是很少见的。”
为什么作品沉寂了7年后,现在在网络上又火了?
赵华森猜测道:“可能是当下悬浮照开始流行,不少网友联想到东京少女悬浮照以及今年毕业季依然在流行的各式悬浮照吧。”
不过也有可能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照片或许表达了人们对自行车的一种情怀。赵华森指出:“现在的自行车已经没像当年那么受欢迎了,代替它的是电瓶车和小汽车。所以现在你很少能看见照片上这样的骑法。”
“公共自行车在杭州虽然开始流行,但它们还是有别于过去自行车的功能。那时人们全指着一部自行车上下班。”赵华森说。大家喜欢这组照片,正是因为照片在当下这个年代,又多了一层含义:我们正在“失去”这些自行车。这层含义是当初创作时始料未及的,也是灵感同时代发展的交点。
赵华森说接下来他还要创作一系列作品。“这次,我会把汽车作为创作对象,用它来表达未来城市的一种状态。”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