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五年,弹指一挥间。
这五年,注定会在浙江发展史上书写上重重的一笔。
这期间,我们经历了大悲的汶川地震,经历了大喜的北京奥运;我们遭遇到全球性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遭遇到外部经济的持续疲弱和低迷;我们不仅要面对浙江经济中越来越多的“成长烦恼”,更要面对全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趋紧;我们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多种因素叠加,浙江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期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进而将其提到“推动浙江发展总战略”的新高度;当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省委又及时研究确定并全面实施“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工作方针;今年当又一波欧美债务危机袭来对整个经济带来冲击时,省委把“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确定为今年工作总基调。
特别是省委“两创”总战略一经提出,就引发全社会的强烈共鸣和认同。
“两创”总战略是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生动具体实践,体现了浙江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体现了“八八战略”的内核精华。它凸显了人民群众在浙江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把富民强省目标和创业创新路径统一到一起,把奋斗目标与群众根本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它是一个目标,是一个方向,是一个引领,对浙江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呼唤、指引、凝聚的作用。它是一种号角,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为浙江人民奋力前行提供了鼓劲、振奋、助推的支撑。
这期间,浙江人民创业创新的激情飞扬喷涌,浙江富民强省结出了丰硕成果,浙江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这期间,2011年浙江GDP达到32000亿元,成为全国第四个突破3万亿元的省区市,浙江成为突破工业化中期保持经济高增长的比较少见的一个经济体。全省进出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分别突破3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城市化水平提高到62.3%。
这期间,推进浙江发展的大手笔更是一个接着一个。省委审时度势作出了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四大建设”的重大决策;启动实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四大国家战略”。
这期间,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一个良好的起步;14个产业集聚区成为浙江发展一道亮丽风景线;11个重点制造业和42个传统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以10个现代服务重点行业和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都有了快速进展。
这期间,民主政治建设有序推进,各领域的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文化大省建设加快推进,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提升。
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五年。浙江站在了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新起点!
二
以民为本,立足全民创业,着眼百姓富裕,一直是浙江经济的精髓。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更是浙江发展最为宝贵的经验。
一直走在改革发展前列的浙江是闻名全国的财富高地。浙江的富,主要体现在浙江老百姓的富。
2009年,人民生活方面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90.3%。浙江是全国率先进入人均3000美元发展时期的省份。特别是近五年来,浙江发展更是在高位快速发展,民众富裕程度更是节节攀升。2011年浙江人均GDP为9083美元,今年浙江人均GDP有望突破10000美元大关。
根据对全省城乡住户的抽样调查数据,从2006年到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8%。浙江人均耕地不到全国一半,陆地面积全国倒数第二,然而这样的局促之地,奇迹频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7年列全国省区第一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11年居全国第三位。
浙江民间百姓富裕程度更是一幅赏心悦目的画卷。浙江企业多,老板多,生意人多,富的人多。几年前就有一个统计数据,平均每25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个老板。最具代表性的温州,780万人口中,本土有40万个市场经济的主体,还有175万人在全国各地创业,有60万人在海外创业。几乎每3个温州人中就有一个在自主创业。慈溪市周巷镇拥有各类企业3500多家,去年创造工业总产值257亿元。诸暨市大唐镇户籍人口不足3万人,却星罗棋布地分布着5586家以生产袜子为主的企业,一年能创造365亿元工业总产值。义乌小商品城摊位数达7万余个,从业人员21万人,去年市场交易额达515亿元。数以几百万计的浙商,在为浙江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自己也成为先富裕起来的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
浙江这片肥沃的土地,造就了数不清的草根创富传奇。创造奇迹的只能是人民的壮阔实践。浙江的经济繁荣,百姓富裕,正是浙江人民创业创新的激情、执着、敏锐、胆略、眼光、智慧、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是他们,一直追逐富裕梦想,有点阳光就灿烂,有点雨露就发芽,改革开放终于让他们的创业激情与财富梦想像两条溪流汇合在一起,形成不可阻挡的创业致富大潮;
是他们,有一种创业的执着,白天跑市场,晚上睡地板;走遍千山万水,说遍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历经千难万险;无数次失败,无数次重来,从不言输,一步步奔向致富大道;
是他们,对市场有着一种惊人的敏锐,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浙江人,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浙江资本的身影;对市场的敏锐嗅觉,使他们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寻找回报丰厚的投资项目,矢志不移追求财富的快速增长;
是他们,有着闯荡市场的勇气,有着驾驭市场的胆略;他们看准的投资项目,不会有过多的犹豫,只有快速出手的勇气;他们更有一种做全国乃至全球一流企业的胆略,财富在此时仅仅是事业成功中的一个元素罢了;
是他们,有独特的市场眼光,更有全球的宽广视野,他们善于捕捉商机,善于配置市场资源,善于运用资本,善于招揽人才,演绎出一幕幕感人的创业大戏;
是他们,把创业致富的智慧淋漓尽致加以发挥,浙江人有头脑,善经营,会做生意,他们把聪明智慧完美融合在创业激情和做事胆略之中,这种组合让他们能够娴熟驾驭充满风险的市场,能够闲庭漫步,游刃有余;
是他们,创造了对浙江经济起到奠基作用的乡镇企业,创造了至今已经占领浙江经济主体的民营企业,创造了对浙江经济有着关键性作用的专业市场,创造了浙江经济竞争力最强的区域经济和产业集群,创造了一个个致富神话,这一切都体现出他们有着高人一筹的创业致富能力。
经济学家说,市场经济就是老百姓经济。谁能把人民群众蕴藏着的巨大创业热情和智慧才能激发出来,谁就掌握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深谙此理的浙江执政者们,始终把创业富民贯穿在执政理念当中,这些年更是把它放在浙江发展总战略的高度加以突出。坚持不懈地为百姓搭建一个创业富民的平台,一届接着一届为百姓创造一个更好的创业富民环境。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创造,尊重群众的自主和选择,放手让每个有能力的人都有机会成为创业主体,成为市场主体,让群众创业激情充分迸发,让百姓创业才能充分发挥。这一切,才是浙江经济快速发展和浙江百姓快速致富的真谛。
三
创业创新如鸟之双翼,让浙江富民强省大鹏展翅。
浙江历届省委都把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定位于“走在前列”。
五年来,浙江在积极推进全民创业的同时,全面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党建工作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使全省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长。
五年来,浙江年均经济增长率接近11%,经济保持稳定快速增长;2011年,浙江三次产业结构为4.9:51.3:43.8,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浙江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都继续保持在全国前三位,社会财富总额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壮丽画卷已经呈现在全省人民面前。
五年来,一个个经济强县、一个个经济强镇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像慈溪、鄞州、萧山、余杭等县(市、区)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这些经济体充满生机活力,竞争力强大;义乌小商品市场、绍兴纺织品市场、海宁皮革市场等年销售额都保持在几百亿元之上,继续引领世界小商品市场;杭州湾跨海大桥、舟山跨海大桥,一座座世界级桥梁跃然海上,杭州历经数年奋战,即将走进地铁时代,彰显经济强省的综合实力。
五年来,“四大战略”,花落浙江,史无前例;“四大建设”,全面推进,硕果累累。实施这些大手笔,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着力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发展空间狭小、创新能力不强、资源要素紧张、产业层次不高等结构性、体制性、素质性问题,再创浙江科学发展新优势,营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可以期待,这些大手笔必将为今后打造强省浙江开辟出更加广阔的诱人空间。
五年来,更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重点支持和培育包括生物、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新材料、海洋以及核电关联产业九大新兴产业,到2020年浙江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万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近20%。原先层次低、结构散、创新弱、品牌少的传统产业正在转型升级之中,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品牌强的先进制造业正在浙江崛起。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更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五年来,城乡统筹,“美丽”遍野。农民富,则全省富;农村强,则全省强。长期困扰我们的城乡二元结构状况正在迅速改变之中。既富又强的乡镇、村,成为浙江一大亮点。特别是经济强盛起来的浙江,这些年来把更多的财政转移反哺给农村,把更多的优质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公共产品转移延伸到农村,把现代交通、通讯转移融入到农村,千百年来城乡巨大差别得到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一个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一个令人向往的美丽幸福新农村正向我们走来。
五年来,社会建设,走向和谐。以民生为本的社会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事业均衡较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制度体系初步形成,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初步确立,社会管理不断加强与创新。在全国率先给农民发养老金,率先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枫桥经验”,到今日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书写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传奇。“传化”等一批浙企的和谐劳动关系构建,引发全国解读。浙江正在沿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大道昂首前行。
五年来,文化创造,精彩纷呈。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颁布实施《浙江省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加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优秀作品不断涌现,“送”文化与“种”文化风生水起。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9.0%,比同期GDP增长高出3.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4%。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事业单位活力不断增强。文化强省建设的“三大体系”、“八项工程”、“十大计划”正在向纵深推进。
五年来浙江经济发展成就,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在浙江经济进入工业化发达阶段以后取得的,更显得来之不易。
四
成就呈现催人奋进,经验收获弥足珍贵。
五年,波澜壮阔的创业创新,人民群众的丰富实践,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领导者们的应对决策,更是一笔宝贵财富。
我们收获体会,收获经验,收获启示,收获规律,是为了推进浙江更好更快的发展。
坚持富民强省目标不动摇——
富民强省,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浙江省委坚持的发展战略目标。它把共产党人的宏伟理想、奋斗目标、服务宗旨、主要任务在新形势下用最简短的语言进行概括表述。30多年的实践也证明,这一目标最能唤起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为自己的根本利益去奋斗。咬定富民强省目标,最重要的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全民创业、全面创新。发展是富民强省最坚实的基石,特别是在当下经济出现世界性的疲弱和低迷,发展遭遇到资源要素瓶颈制约的关键点,我们更需要把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上,坚定不移抓发展,千方百计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不断丰富和完善富民强省的发展战略。
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动摇——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经济发展都面临着双重任务,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坚持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合起来,做到稳中求进、转中求好,是我们今后工作的总基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最紧要的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让浙江未来经济发展占领竞争制高点;坚定不移地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使浙江经济中占主体的传统产业提升竞争力;坚定不移地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推进浙江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坚定不移地依靠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使其成为浙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战略。
坚持以人为本这一核心不动摇——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走共同富裕道路。按照民生优先原则,统筹抓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富民惠民安民各项政策措施,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
坚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动摇——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历来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更是统领各项工作最为关键性的问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核心,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根本,切实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激发广大党员和干部队伍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为推进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五
走过荣光与艰辛交织的五年,未来正在发出召唤。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召开在即,又一个新的五年即将启程。
今后五年,是我省进一步提升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水平,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新征程,新目标,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需要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品质持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持续提高。这些就要求我们在转型升级、发展民主、文化建设、保障民生、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方面,继续攻城拔寨,创业创新。
这是一方创业创新的热土,之江两岸奔涌的激情令人震撼。创业创新,未有穷期。
让激情和智慧,在广袤的田野里自由成长,让我们迈出追求幸福生活的新脚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