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3日讯 打好行李包,骑上摩托车,沿蜿蜒而下的山道一路疾驰,一个小时后便到了遂昌县城。这些天,刚刚卖完自家采收的最后一批“三井毛峰”新茶,丽水遂昌县新路湾镇三井村村民潘新明马上转换了新角色,在县城一家企业当起了仓管员。
“农闲几个月,浪费了怪可惜的,到县城的企业上班不仅能赚钱,还能广交朋友,更好地推销三井茶叶。等到旅游旺季的周末,我就回村帮老婆打点农家乐生意,一年到头各项收入加起来,少说也有8万多元。”潘新明说。
农忙时耕作、农闲时打工,像潘新明这样的新型农民在遂昌数不胜数。随着生态产业的蓬勃兴起,遂昌上万农民实现了华丽转身,成为亦农亦商、亦农亦工的“两栖农民”,他们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市场,见识广、信息灵、渠道多,能精确号准“市场脉搏”。
在生态旅游业迅速兴起的大柘镇大田村,茶农尹莉仙开出了一家专卖遂昌土特产的农产品超市,务农之余,当起了老板。“周末的生意特别好,六七辆大巴车载着城里游客来村里玩,几乎人人都会买点土特产带回家去。”尹莉仙说,一年下来,净赚10多万元没问题。
自家种了7亩茶的尹莉仙,在老乡“进城卖茶挣更多”的启发下,也挑起担子往县城跑,一年下来和各地茶商打了许多交道,头脑也越来越活络。
“我琢磨着,既然游客一多茶叶生意就好,那我干脆把各类农产品集中起来卖,肯定受欢迎。”尹莉仙说,想归想,可自己从没开过店,从店面布置到销售技巧都一无所知,一开始就犯了难。“幸亏县里组织了开办超市的技能培训,扫了我的‘盲’,现在我白天开店、晚上炒茶两不耽误。”
事实上,“两栖农民”队伍的不断壮大,得益于遂昌县“经营山水、统筹城乡”的发展思路。当地扬长补短发展山区生态经济,除了扬乡村休闲旅游业、原生态精品农业之长,还致力补上以新型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经济“短腿”,为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供广阔平台。为了能让农民在务农之外拥有一技之长,遂昌县还专门成立了农民创业俱乐部,积极开展多项目、多层次的技术培训。
“两栖农民”不但使自己多了致富的门路,也有力带动了其他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在高坪乡高坪新村,农家乐经营户张卫民带头建起了蔬菜大棚,并在县农林蔬菜专家指导下牵头成立了高山蔬菜种植基地,目前,村里合作社已经吸纳了147户社员,人年均收入超过2万元。
从过去单纯的“靠山吃山”,到如今“投工从商不弃农”,遂昌“两栖农民”增收致富的幸福路越走越宽广。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962元,同比增长19.6%。
编后:
时下不少青壮年农民因苦于家庭增收无门,不得不随波逐流外出打工,造成越来越多的村庄出现“空心化”,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缺乏照顾也成为普遍现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遂昌县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涌现了大量“两栖农民”,就近就业,家门口脱贫致富,其意义非同寻常。
“穿鞋上班、脱鞋下田,角色转换两不耽误”——这些致富思路宽的“两栖农民”既是新型农民的代表,也是新时期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成功典范。这支特殊农民队伍的不断壮大,不仅为稳定农业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对农村基层的和谐稳定产生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立足本土谋发展。建立在自身优势上的循序渐进,显然具有更强大的现实竞争力。
- 真抓实干为民 遂昌8000多名农村党员集体亮承诺
- 遂昌公路管理局在云峰26条村道全部增设公路标志
- 为在山下建房 遂昌这个孝顺媳妇病了也不肯上医院
- 遂昌:老校舍“变身”农家书屋
- 让每个员工都能成才 遂昌“卖炭翁”营造“家文化”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