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14日讯 6月12日,嵊州三界镇沈湖村新建的育秧、烘干中心的四台大型烘干机安装完毕。村党支部书记陈国君告诉记者,有了这些设备,就能保证全村近3000亩水稻的收种。
沈湖村有665户农户,半数以上外出承包水田或创业。大量青壮年外出,村里的水稻种植面积得不到保证,大都以种单季稻为主。该村共有水田2700亩,到2008年,种植早稻的只有13亩。
沈湖村地处范洋江流域,海拔为嵊州最低,遇大雨就要受灾。近些年来,国家投放该区域农田基础设施改造资金达2000多万元。“国家投入这么多资金,一定要让改造好的农田发挥效益。”沈湖村委下定决心种好粮。
2009年春,沈湖村成立了粮食全程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经济合作社成员组成,村委主任担任合作社社长,14名村干部、技术员组成粮食作业组。该村对水田进行统一种植规划,地势高的种春化作物,好的田块一年两季种水稻。合作社免费提供秧苗、机插、防治病虫害、翻耕、收割、烘干等一系列服务。三界镇副镇长竺剑育告诉记者,每年农忙季节,全体村干部无条件服从合作社统一安排,去年早稻收割后遇上持续阴雨天气,村干部连续20个昼夜帮助烘干稻谷,粮食颗粒归仓。
沈湖村的2700亩水田,包括村民的口粮田和村集体的800亩农田。村里将集体农田以每亩200元的承包款包给村民,仅此一项,可增加集体收入16万元。“有一些大户要求以每亩700元的价格大面积承包村集体水田,都被我们谢绝了。”陈国君说,“我们要保证本村农户有田种,而且尽可能种上早稻。”
据了解,沈湖村现在种粮的大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年龄最大的有80岁。今年该村1250亩早稻全都由50多位老人承包种植。64岁的苏孝南在上海宝山包田10多年,2002年回来后,他每年在村里承包二三十亩水田。他说,村合作社全程服务,节省了种田成本,包田的农户只需放放田水、施施化肥,就能获得好收成。80岁的村民章云塘还种着2.5亩口粮田,他说,现在种田轻松,多种几亩也没有问题。
去年,该村生产稻谷2250吨,其中早稻总产量达到612吨,早稻示范方粮食产量达625公斤,为绍兴“状元田”。“三年来,沈湖村早稻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嵊州各村之首。”嵊州市农业局局长汪建江告诉记者,以村干部组建的专业合作社并不多见,沈湖村粮食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力量,有效地解决了劳动力外出、种粮面积减少问题。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