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画家”余统德展示屏风画工艺品
在制作土陶制品的和睦村民
浙江在线06月15日讯 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村和江山市清湖镇和睦村,这是两个有些与众不同的村庄,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产业基础,前者是农民画、草编和扎龙灯,后者是新陶工艺。
如今,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在国家提倡鼓励发展文化产业的大背景下,经过地方政府的扶持,这两个村都在文化产业上树立起自身品牌,并试图通过努力挖掘这份产业瑰宝的经济价值,使农民致富。这是一个如何做大做强农村特色传统文化技艺,发展非农业产业的新课题。如今,这个课题已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和地方政府的重视与关注,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调查采访。
以画画为主业的农民
余东农民画,这几年不仅在业界,而且在社会上也都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据悉,余东村现有48名骨干成员农民画家,其中有省级美术家协会会员1人、市级书画协会会员4人、区美术协会会员8人、区书画协会会员16人。
这些农民画家,先后参加了首届全国农民绘画作品展、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等文化活动,有50余幅作品分别在国家、省、市农民画比赛中获奖。其中,毛老虎的一幅群鸡图,获得2010年全国农民绘画大展最高奖金奖。
当记者见到今年63岁的毛老虎时,他光脚穿着一双拖鞋刚从电瓶车上下来,黝黑、胡子拉碴、未修边幅。他告诉记者,今年4月,中国美院的教授刚以3000元的价格收藏了他的一幅画。说着,他拿出手里的一卷纸,摊开一看全是雄鸡图。
仔细欣赏毛老虎的雄鸡图,第一眼感觉是工笔画,再细看又不似,夹着浓重的版画和雕刻味。一打听,原来他还擅长泥塑与雕刻。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他,在创作过程中,很自然地将各种天分融合形成自己独有的绘画风格。而这也是绝大多数余东农民画家的特点。
毛老虎说,他去年一年的绘画(包括图画、墙画、泥塑)收入3.5万元。
另一位农民画家余统德说:“我去年一年的绘画收入2万多一点,另外还要扎彩灯、龙灯,也有近5000元收入。”
余统德家的两层楼,一楼兼做该村农民画工艺品(镜框画、屏风画等)加工作坊,二楼有一间是他的画室,一块门板竖着,上面贴着一幅刚创作好的仕女图;另一块门板架在两张低矮凳上,上铺画毡,是他的工作台。
沟溪乡文化站站长、余东农民画创作协会负责人郑利民说:“余东村的部分农民画家,文化产业已是他们的主业,而农业只是次产业了。”
据郑利民介绍,余东村农民文化产业分四块内容,一是农民画及工艺制作,约有近200人的队伍,去年产值140多万元;二是龙灯、彩灯的扎灯产业,约有10余人,去年产值约10万元;三是画墙画业务,以农民画家为主,去年产值约40万元;四是竹编,主要是以该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余志清带头的10余人,每年产值几万元。“通过文化产业的发掘,现在余东村农民在文化产业项上一年最高收入户达5万多元,最少的也有几千元。”郑利民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