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在线时评 正文
“杨梅谣言”速灭的启迪
2012年06月18日 05:55:35

  浙江日报讯 仅有20名粉丝的刘某凭着臆想,日前在微博“爆料”:“余慈两地梅农在种植过程中,给杨梅打了膨大剂。”孰料,由于涉及食品安全,经过传统媒体报道和网络媒体转载之后,余姚和慈溪杨梅的声誉一度受到威胁。如今,“杨梅喷洒膨大剂”已被证实纯属谣言,后怕不已的始作俑者更是流泪致歉。

  对于广大受众和消费者来说,这是虚惊一场的“食品安全风波”,不必怕吃杨梅了;对于受谣言影响的诸多果农而言,这是有惊无险的一次市场波折:倘若微博谣言迟发几天,等当地杨梅集中上市的时候再来“搅局”,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两地“杨梅谣言”速传速灭,值得我们反思警醒,并应吸取其中的教训。而我认为,除了“居安思危”的大道理,有关方面未必不可以从坏事中看出好现象,为将来防范和应对同类问题,提供可行的借鉴与思路。

  首先,这次“杨梅谣言”从风起于青萍之末,到刚刚形成一定的“舆论裂变”之势,浙江相关部门便迅速行动,予以高度重视和实质应对。譬如,省农业厅紧急组织专家到余姚、慈溪进行调查,对杨梅样品进行第三方随机检测,验证了两地杨梅并没有喷洒膨大剂;同时,专家还着重宣传杨梅不具有使用膨大剂条件的科普知识。这种“第一现场”出击、“第一时间”辟谣,已被证明对破除谣言和稳定民心,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杨梅谣言”速传速灭,也表明公众对无端传谣的“审假疲劳”。近年来,由于一则谣言的出现,进而损害一个产业、伤害一个群体的事情,可谓此起彼伏、时有所见:去年海南香蕉突然“失宠”缘于此因,每年“西瓜打针”的谣言死而不僵,让各地瓜农闻之胆寒……类似的谣传与伤害看得多了,公众也渐渐回过神来,慢慢明白了轻信谣传、炒作谣言的巨大危害。所以,“杨梅谣言”戛然而止,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社会“拒谣心态”日趋成熟。

  “杨梅谣言”速传速灭,无疑为某些方面和事件防谣、辟谣及灭谣,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迪。至少在我看来,对于谣言谣传往往“从网上来”的特性,有关部门和机构须牢牢记取用网络手段直接应对和干预;鉴于谣言内容“虚、浮、假”的底牌,只要我们善于及时制订和采取“稳、准、实”的对策,哪怕谣言伪装得再逼真、虚构得再传神,相信终会被科学精神打回原形,也让公众愈加吃一堑长一智。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司马童 编辑: 韩波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 浙江杨梅抽检100%合格 东魁杨梅还要等一周
  • 网传"杨梅喷洒膨大剂"?省农业厅:浙产杨梅是安全的
  • 仙居杨梅上市产量质量都不错 价格略贵
  • 浙江“六月杨梅红” 省农业厅质量抽检显示全部合格
  • 茶山杨梅周日前后大量上市 价格比去年便宜三四成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