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1日讯 晚报前天刊登了《邀百位有“故事”的读者看晚会》一文后,“有故事”的读者纷纷打进晚报热线“抢”票,到昨天中午12点,有近400位读者打进热线。经主办单位对读者所述端午故事的挑选,最终的100位幸运读者已经在今天上午都领到了端午民俗文化节开幕式晚会的门票。记者从这些读者讲述的故事中发现,端午这个传统节日留给人们很多难忘的回忆。
用烧大肠的水洗澡
今年65岁的张莲娣阿姨说,自己对小时候的端午印象最深刻的是洗澡。“端午临近,天开始热起来了,澡也洗得越来越勤快。端午节那天,妈妈会买一副猪大肠回家,把大肠放锅里后,放上很多水烧煮,然后用这些烧出来的水给我洗澡。”为什么要用猪大肠烧出来的水洗澡?张阿姨的妈妈说用这样的水洗澡后皮肤会很光滑,想来也是讨个吉利吧!
正觉得这样的端午洗澡方式比较少听见,另一位打进热线的读者张子浩也说到了这个童年的端午回忆。张子浩也是65岁,小时候跟着祖母生活在凤桥,其他兄弟姐妹跟着父母生活在上海。端午节到了,祖母会给他在额头上画“王”字,会用旧的铁锅装上菖蒲、白芷、艾草点燃后放进房间,用这样产生的烟熏房子,使房子里面的害虫什么的都死亡或逃走。除了这些,祖母每年都会买副猪大肠烧水,用烧出来的水给他洗澡,“祖母说,这样小孩子到了夏天就不会长痱子。”
早起捞露水拍皮肤
过端午对于小孩子来说是开心的,1959年出生的读者郑国祥说,“因为端午可以吃到粽子,尤其是肉粽,那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过年啊!”读者叶光明也是50后,说起小时候的端午,点雄黄是必须的,除了点雄黄外,家里的长辈还会在端午前一天关照孩子,要在端午那天早点起来,去树木花草上捞晶亮的露水,捞到后把露水拍到自己的皮肤上,也说是可以预防痱子,那天一早就会看到很多人把露水拍到皮肤上,还不断发出“啪啪啪”的声音。“那时候家庭条件都不太好,哪有现在这么多吃的,父母为了让我们高兴,会炒点蚕豆给我们解解馋。”虽然没有很多好吃的,但是点雄黄、吃蚕豆、捞露水这些平日里不多见的场景和活动,已经让小孩子感到新鲜和开心了。
老一辈人有很多端午的回忆,年轻一辈的端午故事多数时候属于“听”来的。1981年出生的读者于金华说起端午,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听我妈说,以前过端午,人们都要沿着自家房子撒一圈石灰……”
各有各的过节方式
读者于洁说,自己老家在山东青岛,10年前来嘉兴生活,如今女儿3岁了,说到端午,她觉得嘉兴端午和青岛端午还是有些不同的,“青岛的端午也会在门口挂艾草,家里的老人会给小孩子编五彩绳,把五彩绳做成镯子,戴在小孩的手腕或脚踝上。但是青岛的端午没有赛龙舟,粽子也没有嘉兴的好吃,所以这两年每次回青岛老家都会带一些嘉兴的粽子。”
读者杨平来老家在福建漳州,1992年来嘉兴,妻子是嘉兴人。他开心地说起小时候在漳州的端午回忆,“老家端午也包粽子,粽子的馅特别丰富,有猪肉、大蒜、香菇、龙虾肉……所以特别好吃。”
端午之“礼”很温馨
读者马真出生于1968年,小时候住在东栅,说起端午回忆,他说除了吃粽子外,还记得每年端午的时候,乡下的亲友们会送来自家在野外割的艾草,捆成一小捆送过来,然后父母把艾草挂在门的上方。现在自家割艾草的亲戚不多了,所以这两年都是去月河买一把,顺便再买点香囊。
读者吴重英出生于1950年,他说自己年轻时曾下乡到宁夏,吃过当地乡亲们给的粽糕。“可能是那边的乡亲不会包粽子,或者是觉得包粽子麻烦,所以他们端午的时候吃的是粽糕。做法是洗好米放点枣子进去蒸熟后吃,味道当然没有粽子好,但也别有风味。”
读者左晓年轻的时候去包头市支边,经常和当地草场上的牧民生活在一起,直到1978年回到嘉兴。“那时候的端午节,父母每年都会给我寄一点家乡的粽子,我会和当地的朋友一起分享。”等回到嘉兴后,父母不用再给他寄粽子了,但是他会给包头当地的朋友寄粽子。
- 雨夜一个女人抱着孩子横穿高速公路冲向警车
- 明天起到下周四去运河边逛庙会吧
- 端午小长假 杭州西湖景区15条道路单双号限行
- 【钱江晚报】除了“最美司机”和“最美妈妈” 浙江还有美丽故事
- 端午节去武林路 专业服装设计师给你的旧衣换新颜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