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别人眼里“坐办公室”的公务员,每天骑着电瓶车、拿着对讲机、带着火钳,穿梭在背街小巷中“捡垃圾”,用辛勤工作换来整洁的环境……
他,就是小营街道城管科科长徐晓峰。
从最后一名跃升到全区前列
2007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徐晓峰,被安排在小营街道城管科从事数字城管工作。从此,他就扎根在了城管第一线。为掌握第一手资料,确保数字城管案卷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处置和解决”,他不管刮风下雨、日晒雨淋,天天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短短一个月,徐晓峰人变瘦了、脸也黑了,但辖区一百多条背街小巷却清晰地印在了脑海中。用他的话说,就是“脑子里没有张‘活地图’,怎么能处理好数字城管案卷!”
为使数字城管案卷能在第一时间处置、解决好,徐晓峰还经常自己动手参与维修。有一次,为了解决一个店招店牌破损案卷,他与社区协管员一同前往修理。由于店牌较高,徐晓峰不让协管员上去,自己一转身却爬了上去。维修过程中,他一不小心从2米多高的梯子上摔了下来,脚被扭伤,他却像没事一样自嘲了句:“长时间不练,这点高都不行了!”在他的努力下,小营街道数字城管成绩发生了360度大转弯,从最后一名跃升到全区前列。
在杭州打造“国内最清洁城市”过程中,曾多次获评“全国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的小营街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当时的小营街道由4个街道合并而成,地域广、人口多、设施陈旧,管理难度大,但他毅然服从组织安排着手负责辖区的街巷保洁工作,从此与垃圾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个在别人眼里“坐办公室”的公务员,每天骑着电瓶车、拿着对讲机、带着火钳,有时甚至还要带上垃圾袋,穿梭在背街小巷中“捡垃圾”……在他的带领下,小营街道街巷清洁度达到了99.08%。2010年,杭州市首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就是在小营街
“垃圾不落地”模式在街道推广
因工作表现突出,他从2010年起负责街道城管科。作为一线科室的城管科,工作任务之繁重可想而知,但徐晓峰却能坦然面对。工作中加班加点对他而言是“家常便饭”,每次接到防汛、防冻、救灾等重大任务时,他都冲锋在前、以身作则,从不叫苦。2011年8月,在备战“全国文明城市”检查期间,由于长时间劳累,徐晓峰的一颗牙齿突然疼了起来。但为了备战迎检,他告诉自己“忍忍就过去了”。过了几天,牙痛让他的脸也肿了起来,连吃饭都困难。在同事劝说下,他终于去了医院,结果因耽误治疗必须拔掉牙齿。
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徐晓峰始终不忘“创新”。2011年,在垃圾分类基础上,他大胆提出了定时、定点收集的“垃圾不落地”模式并在街道推广,让居民从此告别垃圾桶、垃圾房那股酸臭难闻的气味。现在,小营街道已有多个小区“垃圾不落地”了。
“党员就是要做好表率!”多年来,徐晓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他的言行恰是小营街道正在评选的“最美小营人”的生动写照。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