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5日讯 在抗战全面爆发75周年之际,晚报启动了“寻访抗战老兵”特别行动,通过“寻TA”栏目,寻找嘉兴籍或如今在嘉兴生活的抗战老战士,听他们诉说他们在抗战中的亲身经历。
我们的寻访首先得到了嘉兴市委老干部局的大力支持。
王清兴,是记者寻访到的第一位八路军战士。初夏的早晨,记者来到老人的家里,老人今年93岁,看上去气色很好,人很和气,也很健谈,思路清晰。
1938年冬天,还不到20岁的王清兴在老家参加了八路军。
老人对反扫荡中九死一生的惊险经历记忆深刻。而1942年10月的那次日军扫荡,王清兴最难忘。
中了“扫荡”奸计
王清兴的叙说是从1942年春开始的。当时,王清兴结束了在党训班的学习,回到之前一直战斗和工作的沂水县,先在县委宣传部任宣传干事,不久,又被派到金泉继续做宣传干事。
金泉是山区,几乎没有平地,20多个村庄大多建在山沟和坪顶上,在一些高山上,两个山头的人可以大声对话,但要想走到一起却要半天时间。这里的土地贫瘠,农民主要靠种地瓜和高粱为生,整整一个村也找不到一个识字的。
不过这里民风淳朴,当地群众跟八路军相处和睦,王清兴就在这里和其他同志一起办识字班。
到了1942年10月,日军集结了32和59两个师团及其他旅团等合计超过1.5万人的兵力,准备再次扫荡沂蒙区。而八路军应对这次扫荡的战斗,在抗战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大扫荡前,日军还玩了一招“声东击西”,先是放出假情报,又通过特务和伪军四处放话,说要对滨海区扫荡两个月。
由于沂蒙区域曾被扫荡多次,当时我方经过分析,最终认为日军扫荡滨海区域的可能性大,将战工队、抗大一分校、111师都转移到沂蒙区沂水县金泉一带,同时将后方机关的非战斗工作人员也疏散在金泉各村进行掩护。这样的安排,其实正中了日军的奸计。
这次,王清兴也领到了任务,就是负责保护几名文职人员,其中两名是会计。
10月27日,日军突然集中1万多兵力,分12路合击南墙峪——当时我方省级机关所在地。除了步兵、骑兵外,日军还以近10架飞机和10多门大炮配合作战,逐渐缩小包围圈。最后日军形成每人只间隔数十米,彼此呼号搜索前进的“拉网”方式,日军称之为“梳篦扫荡”。这样的包围对我方威胁巨大。
隐蔽在石缝里
这天,王清兴和文职人员住在一个叫师家崖的村子。上午七八点钟,有人报告村东面发现日军,村民纷纷往西朝山里跑,王清兴和文职人员也随着村民往西转移。
到了山顶一个叫曲家洞子的村里时,发现南面北面都有村民跑来,王清兴明白了日军是在“拉网围剿”,而且我方已落入日军包围圈里了。
不一会儿,山上村民越聚越多。到了上午10点左右,敌人发现了退守在旋崮顶的抗大一分校和111师的我方人员,立刻集中兵力向旋崮顶进攻,同时还派出3架飞机轮番轰炸。
我军与日军激战一天,毙伤敌人400余人,到晚上顺利突围。逃难的村民都不约而同掩藏在半山腰的草丛和石缝里,王清兴也带着几名文职人员隐蔽起来。
在一个叫黄草窑的北山山腰里,王清兴和文职人员都躲在悬崖下的石缝里。这里在旋崮顶的南面,是沂水和沂南的交界处。
王清兴和文职人员带有两支步枪、几颗手榴弹,大家给步枪装上子弹,揭开手榴弹的保险盖,时刻准备和日军拼个你死我活。其实,这些文职人员战斗力并不强。当时大家都说,如果敌人找到我们,就跟他们同归于尽,绝不做俘虏。
此时,日军就在悬崖上。
圆满完成任务
王清兴轻轻抬头,从石缝中向崖顶望去,看到日军正牵着军犬注视着北方,那里是合击点。王清兴知道,日军的注意力集中在合击点上,对脚下并不太在意。
这时,除了日军的炮声、飞机轰炸声和日军伊哩哇啦的喊叫声外,隐蔽在四处的村民悄无声息。王清兴准备带着文职人员继续坚持,直到日军撤退。
没想到,南边山上的日军正往山下走,如果他们下了山继续往北山搜索,我们头顶有敌人,脚下有敌人,王清兴很担心自己保护文职人员的任务不能完成。
过了一会儿,南边山上下来的日军到了谷底,又折回南山,王清兴他们算是逃过一次。
早晨的行动非常匆忙,王清兴和文职人员都没带干粮之类,每个人都饿得不行,但大家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坚持再坚持,直到天完全黑下来。
在石缝里坚持了一天,终于夜幕降临,日军回到山下村里吃饭。不过,为了防止我方突围,日军还在路上设置篝火,我们从旁经过的话,就会被暗中的埋伏袭击。
到了深夜,当地干部带路,王清兴和文职人员跳出包围圈,途中没有遇到日军。
跳出包围圈后,王清兴到一个老百姓家吃了顿煮地瓜干,那真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煮地瓜干。吃过饭,王清兴和文职人员又插到敌占区,因为此时日军正集中兵力在前线,敌占区倒是挺空虚的。
王清兴说,这次战斗经历太难忘了,为了掩护大家突围,八路军牺牲了不少战士,不过也展示了我军的战斗力,消灭了不少日军。而他自己,也圆满完成了保护几名文职人员的任务。
王清兴人物档案
出生年月:1919年8月
参加革命:1938年11月,进入八路军沂水独立营。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