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8日讯 建设好粮食生产区一直都是绍兴市农业部门的重点任务,因此在建设的进程上,除了提供不小的种粮优惠政策外,全程机械化、科技投入等都是农业部门为农民创收的手段。据悉,绍兴市计划到2015年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70万亩,功能区内年复种指数200%以上,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区、高产高效模式的示范区、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区、规模经营的先导区、解决季节性抛荒的带动区和统一服务的先行区。
在越城区皋埠镇上蒋村,大片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田地中几乎全是稻子。记者了解到,这里许多农户都喜欢粮食,因为种粮大户种植100亩以上的,政府每亩补贴200元,这对于农民有怎样的鼓舞作用呢?
谢福堂是上蒋粮食生产功能区专业合作社社长,他告诉记者,随着种植粮食面积的扩大,在机械化种植的基础上,成本和劳动力都能降低。“如果是机械化种植,我们大概每亩能赚300元左右,还有200元的种粮补贴,这样种植100亩稻子地一季就能赚5万元。”
据了解,越城区皋埠镇上蒋村近年来积极推进功能区内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工作,大力培植发展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目前功能区内集中了23名种粮大户,陆续承包流转了当地农户的耕地1560多亩,逐步奠定了集约化规模化进行粮食生产的基础。
同样,走进诸暨市山下湖镇新桔城粮食生产功能区,连片的秧苗盎然生长,两万多米的机耕路和三万余米的沟渠连接成网,基础设施十分完善。
山下湖镇新桔城粮食专业合作社社长詹相苗说,这里总投资已达到500多万,目前功能区内规模化经营率已达82.1%,粮食复种指数达183.5%,水稻三新技术推广率达100%。已经通过了由省农业厅组织的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验收认定。
“我们这里一亩田有十米的机耕道路,十五米的沟渠,机耕路可以到每亩的田头基础设施投入以后,每亩可节省劳作成本50元,加上沟渠弄好,还可以推广农业技术,实施机械化,每亩可以增产在150斤。”詹相苗对此很是满意。
市农业局副局长孙建焕告诉记者,为提升绍兴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未来几年绍兴市已经绘就粮食生产规划布局的蓝图,到2018年,全市力争建成1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其中到2015年建成70万亩,总体规划在绍虞水网平原、海涂平原和浦阳江流域的诸暨盆地、曹娥江流域的三界--章镇盆地、新嵊盆地一带的标准农田中建设。“今后三年每年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十五万亩以上,在功能区中还要体现规模化、用良种种植、选择好的机械和器具等要素,来发挥粮食生产的作用。”
据悉,今后还要在粮食生产功能区中建设一大批的社会化服务中心,比如粮食烘干中心、育秧中心、培训中心等等。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