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28日讯 靓丽多姿的是城市容颜。俊秀温润的城中,放眼之处,是干净笔直的马路、优美舒畅的小区环境、不断完善的公共设施。
清新宜人的是自然环境。嗅一嗅空气里清爽的味道,情侣们手牵手走在河边的放松自在,又或是周末一家人在公园里的快乐与温情。
温馨和谐的是社会氛围。如今的舟山,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融洽,群众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满意度逐年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滋润着我们的生活。去年6月30日舟山被国务院批复设立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百万舟山人在欢庆之余不禁发问,舟山在海洋开发开放过程中,是否还能守护住这片蓝色的土地?
在新区批复一周年来临之际,我们欣慰地看到:舟山在积极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协调、稳定发展的同时,又切实保障群众环境权益,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在推进舟山群岛新区海洋、海岛开发开放的重大实践中,舟山更加突出绿色引领和环境倒逼,有效发挥环保把关、调控、优化、提升的综合作用。
精心谋划,巩固生态建设优势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金名片”,舟山也不例外。舟山最大的特色是海洋,绿色生态是最大的财富和后劲。
为让这份财富永久地造福一方。今年2月,市第六次党代会围绕国务院确定的舟山群岛新区“3+5”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提出了“四岛一城”的建设目标,即建设国际物流岛、自由贸易岛、海洋产业岛、国际休闲岛和海上花园城。其中,海上花园城就直接指向生态建设。“海上花园城市”,在2007年市第五次党代会时就已经提出来了,当时叫海洋经济强市、海洋文化名城、海岛花园城市、海岛和谐社会“四海”建设目标。2008年市委五届三次会议又明确了舟山要成为中国重要的国际性海上开放门户、国内一流的现代化海洋产业基地、全国独特的群岛型港口宜居城市三大功能定位。从“四海”建设到“三大定位”到现在“四岛一城”,都把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作为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舟山GDP增速名列全省前茅,但经济发展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持续保持了全省领先的生态环境质量。 2009年至2011年的生态省建设考核,舟山市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
漫漫生态环保建设路,一路走来,凝聚了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心谋划,倾注了百万舟山人为巩固山海之美的心血。
近年来,舟山市秉承“生态立市”传统,找准突破口,创新生态建设体制机制,2004年《舟山生态市建设规划》率先通过原国家环保总局评审,而后又相继出台《舟山市海洋功能区划》《舟山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舟山市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等,结合舟山海洋、海岛实际,科学统筹生态市建设和海洋环境保护。
2010年7月,市委出台《关于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为“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明确了方向,奠定了基础。2011年舟山市在荣获省环保模范城市称号、创国模规划通过环保部评审后,又积极组织实施“81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
“美丽海岛”建设成效明显。舟山市分类确定不同岛屿的主体功能,把推进“美丽海岛”建设作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海岛”,努力构建人与海岛和谐相处的良好局面。“美丽海岛”建设首批创建了41个精品社区和特色社区,实施4个“美丽海岛”示范带建设项目。2008年,舟山市启动了第二轮村庄整治建设,四年来全市启动村庄整治建设293个,累计投入7.85亿元。
2011年12月20日,国家卫生城镇命名表彰大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舟山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这是国务院批复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舟山获得的第一张国家级金名片。
一座城市的气质,在生态文明的浸润与渗透下,焕然一新。
钟情低碳,打造环保经济产业
在绿色浪潮涌动的后危机时代,当低碳成为生活消费新主张时,群岛大地上正萌动一项涉及自然、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以及产业、企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那就是生态市建设。
如果说,节能减排是在做减法。那么,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则是在做加法,是为舟山市未来发展拓展新空间,为增强舟山国际竞争力增添新动力。
2007年至今,舟山市空气质量优良率平均保持在98.5%以上,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平均保持在85%以上;地表水市界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均值小于55分贝,生态环境状况级别在全省持续保持优秀。
如果看到这些数据还没有直观感受,不妨听听出租车司机孙传领的感言。这位来自河南的小伙子在舟山已开了8年的出租车,越来越喜欢这个城市。“城市不大,空气好、安静,真的不错。”孙传领称,迄今还没有离开舟山的打算。
在舟山,星星在晴朗的夜空中永远明亮。到2010年底,全市COD(化学需氧量)和SO2(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削减19.74%和19.62%,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总任务。市区日空气质量优良357天,普陀山风景区日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2%。
舟山的夜排档特别是沈家门的夜排档风景优美、海产品“透骨新鲜”,已成为舟山旅游、美食乃至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其实,刚起步时的舟山夜排档基础设施比较简陋。通过几年努力,现在你再到沈家门、定海看看,夜排档的店面全部统一装修一新,统一装设油烟净化设备,污水纳入城市管网,彻底结束了直排大海的历史。良好的旅游环境,对人气的带动,对旅游整体品位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2011年,到舟山旅游的游客达到2460万人。
产业新布局紧扣低碳。走进舟山经济开发区新港工业园区,没有一只煤炭锅炉,没有一根冒二氧化硫的烟囱,这是全省第一家不冒黑烟的工业园区。
该园区自启动以来,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开发区为主线,积极推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园区专门引进了天然气、氧气、二氧化碳气源站,统一对入区企业实施管道供气,从而实现一举四得:企业节省了投资管理成本、园区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安全管理有了专业保障、废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浙江富捷特种型材有限公司就受益于此。这是一家专门制造船用球扁钢的企业,而球扁钢项目通常都需要高煤耗,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等废气,“富捷”一开始就“卡”在了环保关。有了园区的天然气集中供气,企业没有了后顾之忧。
还有附近的神华国华发电有限公司,在全省率先采用海水脱硫技术,脱硫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在城市,还在乡村实施。风车、踩木水筒、小草垛……走进普陀沙井社区干施岙村南社路,一座标有“干施岙农庄”字样的牌楼映入眼帘。走在干净的乡村小道上,让人心旷神怡。村道两旁的花草树木、潺潺溪流,整体白化的村庄屋舍,使人感觉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生态建设,求的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了让有限的水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有效地缓解舟山经济社会发展、人口增长与水资源日趋紧张的矛盾,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提出了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的目标。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五批国家节水型城市名单,舟山市又增添了一张城市名片——国家节水型城市。
倾心绿色,打造海上花园城
过去的已成为历史,重要的是把握当下。
在推进舟山群岛新区海洋、海岛开发开放的重大实践中,舟山更加突出绿色引领和环境倒逼,有效发挥环保把关、调控、优化、提升的综合作用。
今年,舟山市在谋划编制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时,同步推进新区规划环评工作,加快推动环保优化发展,为新区规划编制提供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依据。制定实施舟山群岛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全面落实空间、总量、项目“三位一体”环境准入制度,切实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和产业空间布局,合理配置环境容量资源,加快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重点规划建设好海洋产业集聚区、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国家级高新园区、科创园区、港航和小干岛综合商务区等一批大平台,促进产业集聚和转型升级,努力构建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
今年起,舟山市以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抓手,以“811”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为载体,通过制定落实市《“811”海洋生态文明推进行动方案》,围绕生态经济、节能减排、环境质量等八方面目标开展“美丽海岛”、清洁水源、空气、土壤等十一项专项行动,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实现环境质量与民生改善相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扎实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力争2012年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考核要求。进一步提升生态省市建设水平,积极推进嵊泗、岱山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继续深化省级生态乡镇和市级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以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保障改善民生为核心,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经济,不断优化海洋生态环境,积极培育海洋生态文化,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蓝海耕耘,逐鹿海洋。舟山的热情、胆识和智慧,正倾注给这片令人向往的“蓝色”。新的远航已经开启,舟山正掀起推进海上花园城建设的大潮……
- 舟山演习检验首支海上应急救助志愿者队伍搜救能力
- 舟山市劳教(戒毒)所新场所启用 总投资2000余万
- 110千伏联网线路舟山本岛至金塘段 7月底完成迁移
- 舟山边防检查站召开第三次党员大会
- 鱿钓船员病重返回舟山 入境检疫绿色通道为生命护航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