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zjolcdn.com/pic/0/05/00/85/5008516_879451.jpg)
“老施,土地已经翻好了,待机器插秧后,就可以去验收你们家的3亩水稻田。”近日,记者来到余杭区仁和街道益民合作社,理事长沈兴连正逐一给农户打电话,告知即将归还租期已到的农田。
每年11月份,合作社把农民的冬闲田流转过来,采用机械化种植油菜,所得收益归合作社;到来年6月,流转的农田等油菜籽收获后,用轮式拖拉机把田块翻耕、整平,然后用插秧机插种好晚稻后归还给农户,以抵付6个月的土地租金。
这是仁和街道正探索实行的季节性土地流转模式。目前,流转的范围从最初的1个村80户,推广到今年的6个村783户,流转规模也从165亩扩大到2367亩。
“由街道组织协调,合作社与农户签订6个月短租协议,每年一签,让农民没有后顾之忧。”街道农业公共服务中心主任唐红钱介绍,随着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冬季种植小麦、油菜的比较效益又低,农民往往形成季节性撂荒,榨油厂冬季甚至无活可干,服务中心针对土地季节性撂荒形成的季节性流转价格便宜、存在空缺市场的特点,鼓励合作社到农村租田种植油菜。
“从用轮式拖拉机翻耕农田、开沟机开沟,再用油菜移栽机移栽油菜苗,到油菜籽成熟后,用油菜收割机收割油菜籽,我们实行全程机械化操作。”沈兴连说,农民种植效益偏低,主要原因还是劳动力价格偏高,合作社通过使用农业机械,规模经营,集中管理,效益就上来了。
沈兴连算了一笔账:以2011年为例,季节性流转农田1856亩,用传统的栽培方式,每亩需要用劳动力6天左右,而机械化作业每亩减少用工2.9天。按每天70元计算,每亩节约人工费200元左右。再说机插油菜苗整齐,管理方便,油菜生长根系发达,株茎粗壮,结荚多,颗粒饱满等,每亩可增产15公斤左右。按每公斤4元计算,每亩可增产60元左右,再加上油菜机收浪费少,每亩可减少浪费油菜籽10公斤左右。1856亩油菜可节约成本37.1万元,增产18.6万元。同时,去年每亩产量216公斤,生产油菜籽38.23万公斤,产值152万元,获利42万元。
与此同时,合作社去年还花费2万多元购置了菜籽榨油机,经加工的菜油,原汁原味而且绿色无污染,很受欢迎。“把菜籽加工成菜油后,每亩油菜籽的净收益平均可增加850多元,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去年我们只加工了5000公斤,如果全部油菜籽都加工成菜油,合作社可增加近200万元的净收益。”
参与土地流转的农户也得到了实惠。沈兴连表示,合作社机耕并机插后归还给农户的晚稻田,机耕耙田和晚稻秧苗成本及插秧的投入,每亩为250元。也就是说,由于实行了这种经营机制,农户原来空闲6个月的农田也获得了每亩250元的收益。
“冬闲田的季节性流转,既避免了季节性撂荒,又可减少田间虫害和杂草过冬,让来年春季农户种植水稻翻耕省工,而且油菜秸秆粉碎后留在田里还是很好的有机肥。”据介绍,以往仁和街道为鼓励农田“绿色过冬”,每年都要补助10多万元给农户,季节性流转冬闲田后,不但扭转了大批冬闲田导致的资源浪费,同时,也节约了公共支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