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30日讯 杭州御街·二十三坊紧邻中山南路西侧,整个街区以太庙遗址为核心,覆盖万松岭隧道以北、伍公山麓以南、中山南路以西、紫阳山麓以东范围,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这里是杭州最有味道的“老底子”,藏着原汁原味的市井风情。一期整治完毕的御街·二十三坊修旧如旧,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在讲着老底子的故事。
昨天上午,一位大伯手捧着一个40多年前的老物件——半导体收音机,出现在鼓楼旁的望仙阁上。和其他手捧“藏家宝”的老人们一样,他是来参加紫阳街道举行的“城市记忆·墙门寻访”老故事、老物件征集活动的。
这只可是我1969年花了32元钱买下的。”大伯来自太庙社区,名叫项桐林,今年69岁。他说,买下这个半导体就是“因为爱情”——要不是为了追求女友,他可舍不得买这样的奢侈品。
项大伯的老伴姓朱,1967年,24岁的朱阿姨刚进武林机器厂做学徒。
“我那时候26岁,已经是厂里的技术骨干了。她被分配到我所在的那个车间,虽然两人不在同一个工作组,但工作上的联系少不了,两人常常能见面。”项大伯说,他们谈恋爱的那个时候是保守的年代,不可能像现在的小年轻那么疯狂。
项大伯有辆凤凰牌自行车,这在当时很是抢眼。带上自己心目中的沈佳宜(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的女主角)去兜风,那就更甜蜜了。
朱阿姨喜欢唱歌,而且唱得好听,于是项大伯就想,能不能给朱阿姨买个海燕牌半导体收音机,每天能听听歌。
当时,项大伯的月工资只有44.5元,他打听了一下,一个半导体要30多元,于是项大伯一连加了半个月的班。“32元,大半个月的工资,相当于当时4个人一个月的生活费,不过买给自己心爱的人,值啊!”托朋友买来半导体后,两人的业余生活几乎都围着这个机子转。
每天下班,朱阿姨便到项大伯宿舍,一起听音乐。“我老伴当年最喜欢听红歌,《东方红》、《南泥湾》、《十送红军》都是她的拿手曲目。”伴随音乐,朱阿姨边跳边唱,两人别提多开心了。
“虽然,放在今天,这些老物件不一定值钱,但对于我和我老伴来说,那是一段年轻的往事。见证着当年我们的感情。”项大伯说这些的时候,神情仿佛又回到了40年前,有点羞涩又有点甜蜜。
谁说不是呢?昨天出现在现场的老物件,每一样,都和项大伯的半导体收音机一样,有着自己的故事。有的见证着一个家庭的成长,有的记录着一段生活的回忆。
“我们这次寻找老墙门的老故事老物件,就是为了展现老城区坊巷历史文化脉络和内在底蕴,抢救城市失落的记忆。”紫阳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寻宝活动将持续半年左右,紫阳街道还将深入二十三坊居民家中,流动收集、征集老照片、老故事、老物件,通过“展”、“晒”、“说”、“写”等各个环节,将此次活动完美呈现。同时,街道也将在辖区12个社区内设立联络点进行征集,欢迎广大居民前去“晒宝”。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