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区的房价经过多年的疯涨,到去年停滞不前,今年春节后,房价开始往下走。只有学区房一枝独秀,价格上涨。尤其是今年,部分地段的双学区房每平方米售价超过了2万元。在商品房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大背景下,学区房依然“牛气”逼人,众所周知是买房“择校”的推手在作怪。
乍看,今年绍兴市区学区房价格走出与普通商品房价格严重背离的行情,与2月份出台取消公办小学择校费的政策有关。根据全省相关政策要求,绍兴市从今年秋季起,市区初中学校招收小学毕业生实行“零收费”“零择校”的阳光招生政策,施教区学生入学,“住、户一致”优先。然而,深究之,学区房“发烧”还有多方面的推手促动,值得教育界、家长、社会反思。
近年来,绍兴市教育均衡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越城区积极实施名校集团化战略,先后成立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北海小学教育集团,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总量,有效发挥其规模效应和辐射作用。实行名校托管办学模式,通过优质学校团队契约式管理,提升郊区和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丰富办学内涵。尽管如此,城区择校热依然故我,这一现象值得教育界反思。那就是,在教育均衡化发展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步子迈得更大些,成效更瞩目些,以求得到家长、社会更广泛的认可。
作为家长更需要反思。孩子个性的培养、个性的发展主要是家庭的功能,只有父母才能一对一地、深入地、无微不至地观察、发现和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学校提供的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基本教育。现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中,迷信名校者甚众,以为进了名校就万事大吉,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本应大有作为的家庭教育。更有甚者,一些家长言传与身教脱节,节假日无休止地要孩子上各类补习班,替孩子请家教,自己却硬是不读书、不看报而热衷于打麻将、看肥皂剧,这样下去其孩子能出类拔萃吗?有人说:“推动世界的手是摇篮的手,一个家庭,哪怕家徒四壁,只要有一个正直、善良、勤劳和乐观的女人,这样的家庭仍是心灵的圣堂与成长的源泉。”此话言之有理。古代的“孟母三迁”造就了儒家学派的亚圣孟子,“岳母刺字”使得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流芳千古。可见家庭教育特别是母亲的影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处不在,也无可替代。愿父母们倾全力营造温馨的书香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引导孩子,而不是把孩子成才的希望一股脑儿寄托在学校身上。
“择校热”长盛不衰的背后,有相当一部分其实是“面子消费”,是虚荣心、从众心理和羊群效应使然。当下社会,孩子是否在名校读书,已成为检验和衡量家长社会地位高低的试金石。学区房持续“发烧”,说到底乃是社会浮躁的一种病态表现。“择校热”倘要降温,还需要社会大众不虚荣、不跟风,特别是有待“位尊而多金者”做出样子,起好引领示范作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