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4日讯 海盐大剧院是海盐县举行政府会议经常选择的一个场所。“以前,每次开会时都会有大量的公车开到这里来,现在你看,没有一辆公车,开私家车的人有一些,还有很多人是骑公共自行车来的。”昨天,在海盐大剧院做保安工作的张海根对记者说。
今年7月1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海盐县公车改革全面启动。首批58家单位的近200辆公车全部封存入库。一场公务出行方式的变革正在悄然上演。
公车退出
多样化出行方式登场
7月2日是公车改革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很多机关工作人员公务出行时,选择了绿色环保的公共自行车。来自县交通部门的数据显示,当天海盐共有3746人次租用公共自行车。车改前一个月,也就是6月,每天平均租用量是3461人次。与6月的这一平均值相比,7月2日的租用人次增幅超过8%。
吴先生是县发改局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他们单位原有公车5辆,现在全部被封存了。最近这几天,他身边的同事公务出行时,一般会根据距离的远近,选择开私家车、租用公共自行车等方式。
海盐县卫生局办公室主任郭健对单位里的车辆安排工作很熟悉。“我们单位有4辆公车,工作人员用车需要申请。申请了,并不意味着可以立刻用上车。现在没了公车,大家都自己想办法,看情况选择出行方式。”
很多机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海盐的中心城区,由于很多机关部门之间距离较近,出门办公务很多时候可以选择公共自行车或是电动车。而如果去较远的地方,如去各乡镇,在私家车日渐普及的今天,可以开私家车去。
不坐公车
工作形象更亲民
每天上下班,海盐县司法局副局长陆周良都会骑着他自己的自行车。平时,在城区开会或是其他公务出行时,他一般都步行或是骑自行车去。“单位的公车有4辆,驾驶员只有一个,所以我们单位公车一般都优先考虑给去乡镇的同志使用。”陆周良说。现在,公车改革了。以后去乡镇,陆周良打算自己开车或是和别人合乘一辆车。
“我觉得公车改革后,在机关工作的都自己骑车,或是开私家车,这样的工作形象更亲民。”在上海读大学的陆周良从那时起就开始骑自行车。他认为,作为机关干部,在海盐这样一座城市里骑自行车,不仅方便了自己,还有利于贴近群众。即便是机关工作人员开私家车去乡镇,由于是自己驾车,也不会去饮酒。这些都有利于展示机关工作者良好的工作形象。
据县纪委工作人员介绍,7月2日当天,县纪委检查组对第一批参加公车改革的单位进行检查,从检查结果来看,执行效果不错。据县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车改可以鼓励机关工作者不再一味靠公车出行,而是自行选择合适的方式出行,这样可以实现低碳出行的目的,不仅如此,由于不依赖公车,工作时想出发就可以出发,不必等待公车有空闲的时候,这样可以提升工作效率。没有了公车,自行选用出行工具,从工作形象上来看也更为接近群众。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