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丽水 正文
“不是它给得不够多,而是我们用得不够好”
景宁大漈乡农民的神奇:一粒“野猪怕”的简单生长
2012年07月05日 01:32:15

  每逢插秧时节,景宁高山村农民都要聚在一起比赛,谁插秧又快又好,就给他戴上大红花,以寓意一年丰收的开端。李肃人摄

“野猪怕”稻米。叶尚蓉摄

  编者按:行走浙江山区,总会听到很多新鲜事。一朵花、一棵树、一条鱼、一片田……不仅蕴藏着山民们的智慧,更启迪着山乡的美好未来。《走山乡·看发展》栏目今起记录这些气象万千的小故事,感悟一个个撬动山村发展的新支点。

  “野猪怕”,是丽水农民对一种稻谷的称呼。这个听起来有点草莽味道的名字,事实上是一种野生的稻米,学名叫“赤皮稻”。

  因为它的稻秆又高又大,特别是3厘米长的稻芒锋利异常,野猪见了也会害怕。自中国农耕文明进入精耕细作的时代,这种锐利且口感粗糙的食物,逐渐远离了人们的食谱。作为一种原始的存在,时下只有一些乡间的老农才能细说它的由来。

  42岁的朱健林是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茶林村村民。他卷起裤腿,蹲在田埂边汲了一口老茶,一株株地把“野猪怕”种在了普通水稻田的边缘,让它们成为防御野兽的天然屏障。

  在很多人看来,这无疑是一种天才的设想。曾在自然中自生自灭的一种生命,开始有了归属和方向。

  这也符合朱健林的向往,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是这片大山带给他的滋养——“不是它给得不够多,而是我们用得不够好”——这个简单的农家汉子,用最平常的话语,述说了一个简单的道理。

  朱健林这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山里。从县城到茶林村的盘山公路,即便是当地最熟练的司机,也要开车走两个小时。平均海拔千米的景宁大漈乡,云雾缭绕。近6平方公里的高山盆地,丘陵起伏、沃野纵横。

  高山上的作物,也显示了独有的生命力和顽强,它们的生长期都会变长,口感也会格外香脆。“野猪怕”,这种红芒谷稻米,就生长在凉爽湿润的高山气候环境里。清明前播种,霜降时收割,在附近的云和梯田、庆元百山祖乡,都有这种自然作物的踪影。

  以农作规律而言,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水汽、尘埃等随之减少,气温较低,日夜温差大,年温差小,作物的品质都会呈现特殊的形态。

  大漈乡农民引以为傲的冷水茭白,也烙上了高山蔬菜独有的特性。这里的茭白8月左右上市,足足要比平原地区晚3个月。因为错时供应,很受市场欢迎。这里盛产的一种茭白,朱健林叫它“美人腿”,价格最贵时,和猪肉同价。

  大漈人种了5000亩的茭白,过去的十几年,它已经成为这个高山乡绝对的支柱产业。“农民镰刀一挥,就是两块钱。”前几年,朱健林当上了“大漈雪松茭白合作社”的社长,他不无得意地告诉我们,这里的茭白品质格外好,价格也就坚挺,一般每市斤能卖到接近3块钱。

  想象着8月收获的季节,大漈人快乐的场景,也许他们心中最为感念的,是大山的馈赠。而在我们的眼里,如果没有智慧的心灵,他们并没有办法远离贫困。

  大漈农民的神奇,就在于他们发现了又一种机遇。

  首先揭开这片宝库的,是几个来考察的专家。他们偶然发现,由于“野猪怕”只能在高海拔山区种植,靠山泉水滋润,生长期较长,因而营养价值相比普通稻米更为丰富。他们后来证实,这种高纤维食品,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白米高30%,富含铁、锌、锰、铜等微量元素。它不仅营养健康,还能降低胆固醇和稳定血糖,非常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由于山区靠杵舂米,稻谷加工条件差,谷皮坚韧的红米难以碾磨,一直被认为是“次等粮”。朱健林说,时间如果倒流,他做梦也不会想到,儿时这种口感粗粝到难以下咽、仅仅为哄饱肚皮的粗鄙食品,竟然摇身一变,成为百姓餐桌上的珍馐佳肴。

  而且让人惊异的是,“野猪怕”的生长如此简单——不必占用大片的土地,在角落旮旯里也可以长大。因为生命力顽强,它无需养护,越是贫瘠的土地上长得越好,不用喷洒任何农药。不经意间,赤皮稻,成了时下绿色消费的首选。

  于是,这种会把野猪扎得满嘴流血的红芒谷稻米,从浙西南的高山村落,辗转至都市餐桌,身价一路飙升。作为当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去年,朱健林将6万斤“野猪怕”,以10元/斤卖到上海、杭州等地。一穗“野猪怕”,能卖出五倍于普通稻谷的高价。

  今年,朱健林不仅自己种,更免费为上百户农民提供稻种和技术指导,他还计划创建“云中大漈特米”品牌,打响“野猪怕”的名声。

  对大漈人来说,更有意义的是,他们在不经意间解决了一个农田保养的难题。长年种植茭白的土壤,质量开始走下坡路。同样的问题,在浙江其他的茭白产区已经出现。乡党委书记王庆,这几年一直在寻找一种合适的作物,引导农民进行土地轮作。

  不经意“捡到”的“野猪怕”,让王庆兴奋不已。

  虽然亩产平均只有五六百斤,但是因为投入成本低廉,从经济效益来看,赤皮稻的表现肯定要比普通水稻出色,用来与茭白轮作目前看来是个理想的选择。至此,“野猪怕”的华丽变身,仿佛浓缩了一段自然与人交互依存的等式,转换轮回间,找到了美妙的平衡。

  在大漈,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会把赤皮稻的米,放在当地出产的“大漈罐”里熬制米汤。有着千年历史的“大漈罐”,是一种陶器,用的是大漈乡特有的白善泥。

  撮一口红米粥,黏稠香糯,回味绵长。这种简单的快乐,让人神往。

  

【专题】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大型主题采访活动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蒋蕴 江晨 通讯员 吴耀旺 叶尚蓉 编辑: 金斌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 景宁稻田鲤鱼养殖场 八千亩秧田放养“冬片”
  • 两地共建双向共管 景宁创新外出党员管理服务新模式
  • 景宁县委书记林康:让“两富”比翼齐飞
  • 办成百家事架起连心桥 景宁梧桐便民服务送到家
  • 31.景宁畲族自治县英川镇王宅村党支部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