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桐庐县横村镇阳山畈村和双溪村,每家每户门口都有两只大垃圾桶,黄色的是存放厨余垃圾、烂水果、畜禽排泄物等可堆肥有机垃圾,绿色的存放的是塑料袋、包装盒等不可堆肥垃圾。每天对生活垃圾实施分类,已成为了村民的习惯。而垃圾分类管理人员每天都会上门,把可堆肥垃圾收走投向村内垃圾资源化工程中制成有机肥。
自2008年开始,桐庐县开始“清洁桐庐”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清理了县内陈年垃圾15000余吨,清理溪沟河道30余万米。截至目前,已建成日处理能力300吨的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和15座乡镇垃圾中转站,183个行政村全部配备垃圾收集装置和环卫保洁人员,全县农村环卫保洁人员达到1700余名,全面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无害化管理模式的全覆盖。长效保洁机制已基本建立,农村居民也初步形成了垃圾收集的良好习惯。
从去年开始,根据不同的村庄特点,桐庐县环保局在阳山畈、双溪村等5个行政村开展不同工艺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试点工作,一种是适合城乡结合、有机垃圾较多、有机肥使用较广泛的农村地区的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置模式,此工艺平均3天出一次料,出肥速度快,每村年产生有机肥120立方米以上,以资源化为主。另一种是适用于离县城(乡镇)比较远、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的偏远农村地区的太阳能普通堆肥技术,一年出一次料,简单有效,成本较低廉。
“我县农村地区生活垃圾中有机垃圾比例可达到65%左右,通过分类后,这部分垃圾可制成有机肥。在农村,有机肥可是每家每户都要抢的宝贝。”桐庐县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
除了积极尝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外,桐庐县还在如何提高村民分类的积极性上大做文章,采取“有机垃圾换积分,积分换生活用品”的方式鼓励农村百姓积极践行垃圾分类收集处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