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5日讯 寺岭古桥维修进入第九天。
3日下午4点多,记者避开酷热高温时段,开着摩托进入山道弯弯的寺岭村,只见寺岭古桥已被两边的脚手架包围,地上堆放着一堆大石头,几名工人正在维修作业。修桥师傅刘万洪脖子上挂着毛巾,站在旁边左看右看,现场指导。
工人每天早晨7点开始作业
现场修桥的包括刘万洪一共7人。
4人负责抬石头,2人现场修桥施工,刘万洪现场管理。
修桥之前先搭建脚手架。每天早晨7点左右,他们就到现场作业,中午时分,大家就在附近阴凉处吃快餐,休息一会儿就继续施工,一直到下午5点半左右歇工。据老刘介绍,在古桥两边搭建脚手架花了四天时间。
寺岭古桥坍塌部分石头缺失严重,而这些石头大部分已被溪流冲走,小沙镇和定海旅游局要求维修人员尽量使用桥身上的石头,以体现古桥维修修旧如旧的原则。7月3日,小沙镇和定海旅游局的相关领导再次到现场察看。
记者看到,原先倒塌的部分已经砌上了石头。
来回抬石块,渴了喝山泉水
4位来自叉页河社区的村民,正来回在溪流中寻找抬运石头。在这酷热的天气,在山间高低不平的小路上,工人们来来回回抬运上百斤重的石头,个个汗流浃背,一身湿透。渴了,就俯身喝溪流中的山泉水。
刘万洪告诉记者,现场堆放的石头,大部分是从下游的溪坑找回来的,少数石头从上游的溪流中找回来,选择的石头有讲究,一部分要有倒三角形状,这样建筑拱形石桥时就能撑住石拱。
在古桥身上,工人们发现大的石块有四五百斤重,“几百年前的劳动人民真有办法,靠人工就地取材把这么大的石头运到桥身上。 ”在刘万洪看来,这座古桥就地取材使用附近山石,能够筑起这样一座桥来实在很不简单,体现了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水平。
古桥文化吸引人们前来
在抬石头的工人中,有一位是土生土长的寺岭潘姓村民,今年62岁。
潘师傅告诉记者,虽然小山村里的人大部分出去了,但当大家得知古桥维修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当年因为有这座古桥,连接了盐仓与小沙山间通道,人们频繁来往,热闹了寺岭小山村。如今,山道的功能早已被公路所取代,但是因为古桥的历史文化沉淀,依然吸引了很多人过来旅游,还常常有人到古桥来拍婚纱照。
关于古桥坍塌,呼吁尽快维修的报道,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探望。前几天,一位60多岁的老人拿着晚报,特意来到古桥维修现场,老人操着一口上海口音开心地说:“总算找到了。”
- 舟山公交公司每年收假币损失10余万 一元钱折射文明
- 舟山:定海城区用电紧张 110千伏城南变电站8月投用
- 舟山首个工程船舶集散中心诞生 助推海洋经济发展
- 丽水市民服务热线每天600个电话 维修工奔走送清凉
- 岛城热浪滚滚何处消暑?部分防空洞今起免费开放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