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林广场站,右侧为葵花墙。
今后在杭州乘地铁,即使你不看站牌,它也会用丰富的表情告诉你,这是哪一站。
这些特色鲜明、各具魅力的表情,正是各站点的公共艺术空间设计。地铁1号线全线共34个站点,其中15个站点都要量身定制各自的“表情”。
最新消息是:中国美院的艺术家们已经把15个设计方案都确定下来了。部分方案已进入放样制作阶段,之后再送到对应的地铁站,安装嵌入到墙面上。
预计9月初,公共艺术墙将和室内装修同时进场安装。9月20日前将安装完毕,10月1日地铁正式开通时,公共艺术墙同时对外亮相。
15个站点的公共艺术墙各有特色
15个安装公共艺术墙的站点,分3种类型。
一类是重点站:只有1个,就是武林广场站,代表杭州的最中心以及杭州城的主体文化。
一类是次重点站:有3个,分别是城站站、客运中心站、火车东站站,都是杭州的交通枢纽。
一类是特色站:有11个,分别是湘湖站、西兴站、江陵路站、近江站、婺江路站、定安路站、龙翔桥站、凤起路站、金沙湖站、文泽路站、临平站。这11个站点,不但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周边特色文化凸显,能反映老杭州的历史和新时代的变迁。
【15个站点的主题】
武林广场站——四季(阳光)葵园
城站站——盛话交通
客运中心站——围垦文化
火车东站站——城郊交通
湘湖站——跨湖问史
西兴站——新城古渡
江陵路站——天堂硅谷
近江站——菜农生活
婺江路站——江海潮会
定安路站——湖山旧事
龙翔桥站——龙起凤翔
凤起路站——坊巷生活
金沙湖站——金沙碧波
文泽路站——近代教育
临平站——道潜诗意
武林广场站文化墙
主题为什么是葵花?
武林广场站,由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带队设计,以葵花的主题来反映武林广场辉煌的历史。
武林广场站的站厅,是1号线所有地铁站厅中最高的,层高4.7米。因此,配置的公共艺术墙高度也是最高的,其他公共艺术墙多数长30米、高2.9米,武林广场的四面墙,各镶嵌一幅长15米、高4.54米的公共艺术墙。
这四面艺术墙,图案分别是绿、橘、红、黄四色葵花丛,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的“阳光葵园”。材质是铜腐蚀雕塑。
站厅支着32根大圆柱子,柱顶上还有居高临下、姿态万千的绿色铜葵浮雕,和艺术墙遥相呼应。
“这个站厅的设计方案是最早确定下来的,根据我们的评估,将来完工后效果会非常好,葵花有近3人的高度,满墙怒放,非常震撼。”中国美院相关设计人员介绍。
为什么武林广场的主题设定为葵花?
老杭州们都知道,武林广场以前叫红太阳广场,而葵花又被称为向阳花。满壁气势磅礴、热烈绽放的向阳花,暗合着“红太阳”的历史,意喻历史文脉和时代精神的融合。
当人们从地铁列车中走出来时,看到这幅葵花环绕的场景,就马上知道自己正身处杭州城市最中心。
从这个站上去,有杭州大厦、杭州剧院……老杭州们甚至能联想起武林广场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目前,武林广场站的艺术墙拟稿,已进入雕塑工厂打样烧制。
凤起路站
市井的老杭州风情
一站一景。每个地铁站的艺术墙风格迥异,材质也大相径庭。
离武林广场两公里的凤起路站,是另外一幅市井坊巷版的杭派“浮世绘”。
凤起路站的艺术墙,以周边实景作为背景。
烤制在无光陶瓷板上的浅灰底色,画的是建于20世纪20年代的洽丰里建筑群。门楣上还隐隐绰绰有“洽丰里”三个字。里弄小房青砖实叠,沿街墙体挑出阳台,水泥栏板也带着纹饰,窗棂下有红砖砌出的条纹……一派老杭州街巷风情。
背景之上,浮动着欣欣向荣、细雨蒙蒙的人间四月天。女人们打着彩伞,挎着彩包,笑着、行走着;男人们冒雨三三两两地骑车,车筐是明艳的黄色、蓝色或绿色;最热闹的是孩子,他们奔跑着,伸出小手,追逐天上的彩色风筝……
这面艺术墙里,有“现实与记忆中的杭州”,也有“时尚与传统的杭州”,饱含杭州城里世相百态,又洋溢着蓬勃的时代气息。
美院相关设计人员说,这面墙也马上就要走下设计图了。它的设计比较繁复,材料除了陶瓷还有金属和烤漆,制作时将使用丝网印、高温釉等多重手法。
城站站的火车巨轮浮雕
新添高铁和地铁的车轮
火车东站站,艺术家们为公共艺术墙设计的是一组壁绘叠加浅浮雕,画的是旅客们从城郊到城市的多种交通方式。
艺术家曾有一个设想——在浮雕的两端连接两把现实中的椅子,人坐在椅子上,犹如身在画中。但是,椅子体积过大,可能会妨碍交通,也可能会让乘客流连忘返,争相坐上去拍照。
所以这个设想最终做了修正,两把椅子恢复为浅浮雕,人们最多只能浅靠,不能坐上去。
城站站的公共艺术墙,原来设计了4个巨大的不同时代的火车车轮滚滚前行,杭州城站在那些时代中的不同模样,就像黑白影片一样,在镂空的车轮中间一一浮现。
后来,大家在讨论后认为,城站已经迎来了更新、速度更快的“高铁时代”和“地铁时代”,最终方案决定再添加两个车轮——一个是高铁的车轮,一个是地铁的车轮——6个车轮卷动着所有的往昔今日,奔赴更美好的未来。
其余19个站点的公共艺术设计
今后视情补充
其他19个地铁站点,今后要不要也设计类似的艺术文化墙?
美院设计人员说,最早的设想,是打算在34个地铁站的出入口,都设计一面“故事墙”。但由于各站点的实际构造存在差异,有些站点历史记录较少或特色不够鲜明,目前实施“一站一故事”的方案还不成熟。
剩余的19个站点,暂时先满足地铁通用功能,将来根据实际情况或挖掘文化资源后,有可能会继续补充公共艺术设计。
目前,中国美院的地铁公共艺术设计团队,已经完成了和上城区、下城区政府的方案汇报及工作对接,部分作品已经“从纸上走进车间”,开始制作。接下来,他们将与滨江、萧山、下沙、余杭各区陆续对接。
都市快报 记者 魏奋 通讯员 赵珊珊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