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在线07月06日讯 今年,我市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民企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土地资源紧缺、融资难等一系列问题应当如何破解?这些让企业主头疼的问题,也牵动着广大政协委员的心。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设问题被市政协确定为今年重点协商议题之一。在上月底召开的市政协七届二次常委会议上,政协委员们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提出了不少真知灼见。会前,由市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有关专委会组成的8个调研组还就此开展调研并形成报告,在政协委员中引起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
创新融资方式
缓解融资难题
中小企业是我市民营经济的主力军,但它们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尤其是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已经成为普遍困扰企业的难题。南湖区金融办的一项调查显示,该区中小制造企业实际对银行贷款融资的需求高达46%,但银行贷款门槛高、审批程序复杂,加之政策调整导致贷款增量减少、增速降低等,都使得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针对这一问题,民盟市委会、市侨联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发现,近几年我市着力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但当前形势依然严峻,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主要面临着融资难度不断加大、融资成本不断上升、信用体系建设迟缓和融资担保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
政协委员表示:“很多中小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财务制度不健全、担保抵押责任难落实等‘短腿’,另外当前我市融资服务大多停留在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层面上,政府的各种财政资源和出台扶持政策缺乏全市有效统筹,政策差异较大,政府对企业的服务还需要真正落到实处。”在银行层面,高成本低收益抑制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正面激励相对不足也直接导致信贷人员对中小企业存在“慎贷、惧贷”心理。此外,目前我市以产业为导向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紧缺,风投、基金、融资租赁等创新型金融企业仍然较少,小额贷款公司及村镇银行的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这些都给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了障碍。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政府可以做些什么?相关调研组建议,通过创新融资方式来破解这一难题。要充分利用南湖区作为省级金融创新示范区的政策优势和嘉兴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动金融创新,主动承接周边金融产业向我市转移,同时进一步完善政策的扶持引导,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建议改变现有财政直补方式,扩大产业补助资金以贴息方式补助的覆盖面,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贴息放大效应。”政协委员认为,还可以通过强化考核奖励等,调动传统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担保机制和财政扶持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联动机制,降低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约束。
近几年,如何运用民间资本,让其良性有序地运作一直受到社会关注。民盟市委会和市侨联调研组认为,应该以鼓励金融创新为突破口,激发民间资本灵活性。鼓励发展创新型金融产业,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成立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解决民间资本的出路问题;建立企业应急互助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调头寸”的问题;创新农村产权制度,解决农村抵押难的问题。
政协委员们一致认为,完善信用体系建设是解决中小企业信用缺失的关键。建议市政府要加快出台《嘉兴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努力提高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平台的覆盖率,同时大力开展企业信用风险评估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帮助企业实施整改,化解风险。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