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浙江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袁放,都会从家里出发,赶到西湖区留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了“内分泌专家门诊”,她要在那里坐诊一天,看20多个患者。
6月27日上午,一个三十出头的男人挂了袁放的专家号。他身高将近1.8米,体重差不多200斤,忧心忡忡。他说,“单位体检刚查出来血脂和血糖偏高,去年还好好的,今年怎么一下这么高了?”一问,因为工作应酬忙,他经常晚上吃夜宵,空了坐在电脑前,抽烟喝酒一样不少。
袁放给他开了药,并叮嘱一定要戒烟戒酒,饮食定时定量,饭后多去走路运动,等等。这一叮嘱,叮嘱了半个小时。
袁放告诉记者,她在留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家坐诊大半年了,很多糖尿病患者刚来看时,发现他们因为没有长期连续的指导,很多患者存在药乱吃、血糖高、控制不下来等情况。半年多过去了,这些患者血糖控制得比较好,很多还会定期来复诊,很信任她。
为了加强医疗服务能力,缓解居民就医难问题,留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浙江医院、市二医院、省中山医院等医院合作,把大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请过来,开设专家门诊。除内分泌专家门诊之外,周一有消化科专家门诊,周五有心血管和呼吸内科专家门诊。周一至周五,每天还有内科、外科和骨科。
开设专家门诊,是留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实“双向转诊”的举措之一。“双向转诊”,就是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使基本医疗在社区解决,社区群众危重病、疑难病的救治到大中型医院。
“大医院的专家来坐诊后,辖区内居民来看病更放心了。但由于受设备和技术条件限制,对一些无法确诊及危重的病人,我们也会直接联系合作医院,为患者提供好服务。患者只要凭转诊单,去大医院看病,连挂号都不用。对于在大医院诊断明确,经过治疗后转入恢复期的患者,可返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续治疗方案,进行康复治疗。”
留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马方勇介绍说,落实好“双向转诊”,可以使整个辖区的居民对他们的服务更有信任度,从而促进整个公共卫生均等化服务能力增强。这么做,既能提高辖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又能落实国家医改政策,使辖区医疗资源更趋合理。
目前,留下街道有12个社区,平均每2个社区设立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留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目标是,把下属的卫生服务站打造成健康服务全能团队,主要任务是进行健康管理,提高周边居民的健康意识。
针对各个社区的不同情况,他们制订了不同的服务方案。比如在外来人口较多的东岳、杨家牌楼等社区,以加强基本医疗及预防接种、妇幼保健为主;在慢性病较多的茶市街、翰墨香林等社区,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为重点;在残疾人较多的金鱼井社区,安排医务人员每周上门随访……
全科医生王吉刚在屏峰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了“王吉刚工作室”,工作两个多月了,每天看70多个病人。他和站里的同事们正在筹备“慢性病管理俱乐部”,每周有一天是预约好的,让慢性病患者坐在一起,由医生和大学志愿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指导。
给居民建立系统的健康管理档案,帮助他们进行健康管理,从输液中解放出来。这是王吉刚团队的目标,更是整个留下中心的目标。
数据更有说服力:仅去年一年,留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量达245207人次,同比增长13.30%,输液人次同比下降31.09%;调查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92.13%,社区居民调查满意度达到91.00%。
马方勇说,结合当前留下地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只有同步做好基本医疗,才能赢得居民的信任,才能有效地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全面提升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都市快报 记者 李静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