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06日讯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每个人都有种植梦想的一亩田。可是在我们身边也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对自己未来的美好设计,渺小到仅仅只是需要一支笔、一本书、或者一个关爱的拥抱,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贫困儿童。因为工作的原因,党报热线的记者经常踏进贫困家庭,狭小、暗淡、徒有四壁的家,贫穷寒酸的生活,孩子家人被生活压弯的脊背和孩子空洞的眼神,是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画面。
来自有关部门的消息,近年来,湖州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的均等优质发展,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实现了免费教育,对困难家庭的学生采取了爱心营养餐、助学教育券等举措,湖州教育事业已由人人有书读进入了向人人读好书目标迈进的新阶段。但是,由于失业、疾病、事故等原因,湖州仍有部分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有的孩子上大学交不起学费,有的孩子基本生活费没有保障。这些孩子怎么办?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贫困孩子都有辛酸故事
“有些东西是你没办法选择的,比如家庭。”前天,记者在湖城都市家园见到12岁的女孩小雨后,心里无端就跳出了这句话。 8年前,父母离婚让她失去母爱,一年前父亲又因车祸与她永别。如同狂风骤雨般的打击,让这个瘦弱的女孩不太爱说话。采访是在时断时续的哭泣中进行的,小雨的奶奶只要一说起儿子的离去,就泪流不止。她说这件事让她的精神几近崩溃,可是为了孙女只好坚强活下去,现在祖孙俩靠她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过活,日子过得紧巴巴,有时候一元的面条,五毛钱的青菜,就能解决一顿饭。为了给小雨改善生活,奶奶试着想找份工作,可是年纪大了别人都不敢用。上个月,奶奶骑着破旧的自行车带小雨出门,途中被一辆汽车刮擦了,孩子的膝盖摔破了,直到现在都没有完全好。“孩子跟着我没过上好日子,真希望她能走出家庭的阴影,性格变得开朗一点。”面对记者,奶奶一边念叨着,一边又止不住抹起眼泪。
告别小雨,来到湖城碧浪湖社区的小明家。这个10岁的孩子父母都是高度残疾,他的父亲6岁得了小儿麻痹症,从此与轮椅为伴,母亲因眼疾无法从事工作,外公年老没有劳动能力,一家人仅靠每月1035元的低保金维持生计。记者见到他们时,小明爸爸正坐在特制的木凳子上帮忙洗碗,后在妻子的帮助下才挪到了桌子旁边。小明妈妈则因高度近视带着足足有两毫米厚的眼镜。交谈时,妈妈一直显得很紧张,不断地拽拉自己的衣角,说话也有点慢,不过,却是一直在笑着的。“我们每次只去超市买那些打折的菜,幸好住的是廉租房,每月只需51元房租。”小明的爸爸说,家里两个主劳力都残疾了,大人生活苦点没什么,就是连累了孩子,长这么大,他的衣服、书包,文具,都是别人送来的。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贫困孩子并不鲜见。比如在吴兴区良友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弟,家庭条件大多不理想。该校13岁的学生珍珍来自贵州省,爸爸是全家唯一的劳动力,虽然珍珍是班上的尖子生,每次考试都是全班第一名,但她却很少能得到父母的奖励,大热的天连吃上一支棒冰都会成为奢望。和珍珍同班的小黄来自四川省,这个女孩每天放学后先承担烧饭、炒菜、洗碗、洗衣等家务活,再开始做作业,为的就是减轻妈妈的负担。在她看来,因为这儿的物价比老家要高很多,所以妈妈总在加班,可就是这样也很难让她和弟弟经常有荤菜吃。同样,来自湖南省的慧慧也因为家里劳动力只有爸爸一个,日子过得很艰苦,她说自己的衣服多数都是妈妈和姑妈穿剩的,而同学拥有的一支新笔,一本新书,都能让她艳慕许久……
伸出援手就会梦想花开
从市红十字会获悉,近期他们对全市范围内16周岁以下“特困儿童”的生存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共有近400名特困儿童。这些孩子通常双亲一方去世,另一方失踪、出走或转嫁,导致其生活失依。市红十字会算过一笔账,根据目前物价水平测算,每个特困儿童每年如果能有4000元的资金,生活就能得到保障。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特困儿童总计每年大约需要200万元的救助金,全市289万人,每人每年省出1元钱,这些孩子就能有稳定生活来源。
同样是祖国的花朵,儿童中的弱势群体牵动着众人的心。记者了解到,帮助贫困孩子及其家庭摆脱困境,全市有关部门、企业家和社会爱心人士都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有的时候,家庭的变故是阻碍孩子学习生活的最大因素。”市总工会权保部的孙部长说,就比如,家人患大病就是一个不能靠主观努力能去解决的问题。“在职和退休职工的医疗是有保障的,但职工的家庭成员里,如未成年孩子、无工作亲属有可能存在没有医保的问题。职工的家庭成员得大病后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许多职工无力承担。 ”针对这种情况,工会部门专门开展了“送医保”活动,今年,共有166人享受到2012年度困难职工及家庭成员“送医保”活动。孙部长说,困难职工子女为未成年人和18周岁以上全日制高中(中专)在校学生均可申报“送医保”活动。
外力帮一把,孩子的人生或许将由此改变。龙龙是一名受到团市委“圆梦行动”资助的学生。他有着不幸的遭遇, 3岁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他,大学毕业前父亲又因病过世……变故面前,原本坚强的小伙子也变得沉默不语。“成绩那么好的孩子,就这么放弃掉太可惜了。”团市委上门找到了他,开导他、鼓励他、资助他。终于,小伙子脸上的灿烂笑容回来了。靠着“圆梦行动”的助学金,再加上自己假期打工,他顺利完成了学业。如今,正在创业的他坦言,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针对不同的对象,湖州各部门和单位结合自身优势开展了各种资助。工会部门发挥“娘家人”优势,不让一名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无法入学、不让一名在校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有效地保障了困难职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团市委通过动员社会力量,以捐购“爱心书包“的形式,关爱贫困中小学生、外来农民工子女群体;市妇联从2007年开展女企业家结对女大学生活动,目前已有36名学生受助,金额达到13.7万元;市红十字会启动博爱孤儿资助行动,对急需获得资助的当地孤儿进行结对资助,并建立沟通、联络长效机制……
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结对帮扶,各部门还不断创新,推进助学帮扶工作的有效性。特别是近几年来,湖州进一步将助学帮扶和就业帮扶结合起来,在助学帮扶的基础上,主动配套就业帮扶。工会系统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行动、创业扶一把工程,团组织的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等,都采取了提供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岗位的办法,使广大困难家庭毕业生及时就业。
爱心列车彰显社会大爱
除了政府和部门,爱心人士也已成为帮助贫困儿童的主力军,这从党报“爱心列车”的历次活动中显而易见。
在去年底“爱心列车”为贫困孩子捐冬衣的活动中,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织里“爱心妈妈”协会、湖师附小师生、湖州线缆分公司职工、长兴企业家金先生等捐赠的冬衣已经超过1000件,其中新冬衣500余件,给“良友”、“后庄”、“通益” 3所民工子弟学校的孩子送去了温暖。在“爱心列车”发起的爱心年夜饭活动中,爱心妈妈邱慧群为20个贫困孩子送上了半成品年夜饭……自从湖州日报去年底推出“温暖跨年”公益行活动以来,“爱心列车”不断靠站,爱心人士接连上车。截至目前,共有900多名爱心人士加入到公益行队伍,1500多人受益,其中大部分是贫困家庭的孩子。
尽管受惠的孩子不少,但党报热线平时还是经常接到困难群众的求助。为此,记者相继走访了湖城部分社区,调查发现各社区存在不少生活贫困家庭,他们或因丧失劳动能力而下岗失业,或因重大灾害或疾病而导致家庭经济负担沉重,或因丧失父母而面临失学。因为政府的扶助有限,很多困难家庭生活陷入窘境,尤其对孩子的成长带来影响。而相比于城市里的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他们更渴望读书,也更应该获得知识,开阔眼界。
为了帮助这些孩子,“爱心列车”本周一启程了“结对小伙伴”公益活动,在接下来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我们将用文字和图片展示生活在贫困、疾病中的弱势儿童真实生活状态,在弱势儿童和爱心人士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结对子一对一的帮扶,给这些孩子们送去一些温暖和关爱,最大程度上改变孩子们的生存境遇。
从已经见报的几个“小伙伴”来看,孩子的暑期梦想已经打动了很多人,捐钱捐物者踊跃,有些孩子已经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绽放出快乐的笑容。我们也希望读者继续关注这个活动,让孩子在你我他的善举中,感受一份份天高海宽的情义。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