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金看“金改”:“高富帅”联姻“白富美”
今年3月28日,国务院批准温州进行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听闻这一消息,两位年龄加起来153岁的老人喜极而泣。很快,两位老人向有关部门递交了一份题为《关于组建“温州市××发展银行”的建议》的报告。
他俩一位是全国首家股份制私营银行──温州鹿城城市信用社的创建人杨嘉兴,另一位则是当年与杨嘉兴一起创办温州鹿城城市信用社的原副总经理蔡兆清。
1986年,杨嘉兴开办了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私营银行——温州鹿城城市信用社。在他的信用社存续的10来年里,曾救活了不少企业,其中不乏如康奈皮鞋等一批如今在全国也赫赫有名的企业。在规模最大时,他的信用社年业务量接近1亿元。
两位温州金融界元老只是众多渴望在“金改”中有所作为的温州企业家的一个缩影,也是绍兴诸多爆发“金融冲动”的民间资本大鳄的缩影。在本报连续推出《关注绍兴金融创新路线图系列报道》之后,许多民营企业家包括一些“隐形富豪”纷纷来电询问有关事宜,表示对开办小贷公司、参股村镇银行等很有兴趣。对于在全国范围引起热议的“温州金融改革十二项主要任务”,他们大多都认真地通读过,且对各种专家解读也颇为关注。在“十二条”中,企业家们最关注的事项分别是:“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和“创新发展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建立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企业家们表示,这三条与企业经营最为直接相关。
在这些关注“金改”的企业家中,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如果有机会,会全力向金融领域发展。他们中,有一部分是企业已走上了规模化发展道路,主业稳定,正在考虑多元化投资;另一部分则是因为传统产业的主业利润越来越微薄,转型发展又风险难测,希望从金融领域找到新的增长点。
民营资本有进入银行业的冲动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我们还是想泼上一瓢冷水。实际上,很多人在银行业惨烈竞争与承担重大社会责任方面准备不足。他们只看到金融是一个赚大钱的好行业,没有考虑到金融机构是一个公众机构,涉及公众利益,所以,监管部门才会设置这么多门槛。也正因为此,作为一种正常业态的小贷公司,不要总想着去变成银行,其实做银行并不容易。
普通市民看“金改”:“黑屌丝”也能追求“白木耳”
无可否认,当“金改”大潮滚滚而下,没有人可以逃过它的冲击,但在很多“屌丝”、“苦逼”看来,“金改”离他们还很远,最多只是茶余饭后与朋友们高谈阔论的载体,真正投身“金改”,那是富人们的游戏。
方培林可不这么认为。方培林当前的身份是温州方兴担保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不过他有另外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头——1949年以来中国第一家公开挂牌的私人钱庄的创始人。他苦笑着说,以前他只要打几个电话,不到半小时就能筹集5000万元以上的资金,而从去年开始,他经常整整一天都无法借到钱。来自浙江省发改委的报告也显示,今年一季度温州50户监测企业民间融资总规模3307万元,户均66万元,分别较去年四季度下降26.5%和41.3%。
方培林认为,民间借贷的活跃度下降折射出一个社会信用的缺失,而“金改”可以对社会信用的赎回起到极大作用,这是跟很多普通老百姓都有关系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金改”的目的就是将民间资金更好地导向实体经济,为服务“三农”等作贡献,这才是跟最“苦逼”的老百姓都切身相关的原因所在。原先,没有自有资金,又缺少有效的抵押及担保,你想贷款养猪、种果树等都是千难万难,但“金改”的春风给了你这样的机会,当你依靠贷款获得了良好发展,“黑屌丝”也就有了追求“白木耳”的权利。也许,这才是“金改”的终极意义所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