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小贷公司在我市试点以来,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已设立33家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80.1亿元,累计发放贷款612.7亿元,这类“草根金融”机构,正成为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生力军。政府主管部门日渐完备规范的管理模式,则为其健康发展增加了后劲---
小贷公司三年成“大器”
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从2008年6月我市开始试点成立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以来,截至6月底,全市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612.7亿元,户均贷款额度131.5万元;从期限结构看,3-6个月的贷款占了63%;从贷款方式看,非抵押贷款比重为85%。目前各公司贷款年利率在14.6%-22.5%之间,平均在19%左右。2011年,经营一年以上的18家小额贷款公司共获净利润5.37亿元,平均资本回报率14.01%,比2010年增长了3.51个百分点。
“我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经营稳健,盈利水平逐步提高,业务结构不断优化,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说。
伴随着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是其支农支小社会效益的发挥。
“公司顺应发展需求,以‘三农’为伴,以‘小微’为本,不断创新贷款品种,为广大创业者雪中送炭,近三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71亿元。贷款单户余额最小金额为5.4万元,最高金额为500万元。客户遍布慈溪2/3乡镇,涉及农业(种植养殖)、工业(家电、轴承、建材、轻纺等)、商贸服务业。”慈溪融通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徐雅芳说。慈溪融通是我市各家小贷公司的缩影,目前,我市33家小贷公司累计发放贷款612.7亿元,共支持了22722家农户和小微企业,成为“三农”经济、中小企业新的融资来源。
为民间资本开辟新出路
我市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使用效率较高,全市小贷公司可贷资金利用率高达98%,年均周转2次以上;贷款结构较为合理,户均贷款规模131.5万元,150万元以下占比54%,比全省平均高出5个百分点;风险总体可控,去年以来,受不利的经济环境影响,小额贷款公司不良贷款率趋于上升,平均逾期率为2.65%,但3家公司的逾期率占了近一半,绝大多数公司资产质量较好,盈利能力良好。
小额贷款公司已成民间资本的“新出路”。市金融办有关人士认为,从我市来看,小额贷款公司的出现,不仅加大了金融业对“三农”、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并且开辟了民间资本规范进入地方金融领域的渠道,还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民间借贷利率水平。
我市民间资本充裕,合理引导民间资本的流向,关系到我市的经济繁荣与社会稳定。试点以来,我市民间资本参与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的积极性非常高,33家公司的股东绝大多数为民企,目前,还有不少县(市)区正积极准备筹建,预计今年下半年将批设7-8家,年底将有40家左右的规模,届时注册资本将达80亿元。
“小额贷款公司为宁波丰富的民间资本开辟了一条规范的康庄大道。”市金融办相关人士表示。
监管将进入常态化
记者了解到,经过三年试点,我市小贷公司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营管理比较粗放,个别公司存在着不良贷款率过高等经营风险。
“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我市小贷公司还是比较规范的,只要多方努力,小贷公司面临的种种问题将会逐步解决。接下来对小额贷款公司将从试点转入常态化管理。”市金融办相关人士说。
今年以来,为规范小贷公司经营,我市成立了小额贷款公司协会,加强了行业自律,并于日前建立了专职监管员制度,以系统化规范公司的日常经营行为。
“今年,市金融办还将借助云计算技术,推动建立全市小贷公司业务管理与非现场监管集中托管平台,以实现小贷公司主要业务系统化管理、数据集中托管和运维服务外包,在此基础上叠加嵌入非现场监管系统,实现对公司的实时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同时通过平台接入央行征信系统、风险共享系统等,充分利用征信系统功能,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宁波日报记者杨绪忠实习生赵超群
【新闻内存】
我市对小贷公司“规范提升”
记者日前从市金融办了解到,经过三年试点,我市小贷公司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小额贷款公司的管理将从试点转入常态化,今后一段时期小贷公司管理与发展的主基调是“规范提升”。
“规范提升”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搞好规划。市县两级将根据本地的市场需求、监管能力及金融业发展趋势,提出区域内小贷公司数量与布局的规划。按照“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的原则把好准入关,防止过度竞争,鼓励现有公司增资扩股和向中心镇发展。二是分类指导。对经营规范、管理到位的公司,在设立分支机构、拓宽业务范围、提高融资比例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反之,对管理粗放、风险较大的公司则要限制其业务发展和政策享受,对严重违规、风险失控的公司还要有退出机制。三是鼓励探索。可以先试点、后推广,在经营管理较好的公司中开展银行委托贷款、资产转让等创新业务试点,同时探索发展行业性、专业型的小贷公司。
- 宁波菜市场金融IC卡探索植入刷卡“溯源”
- 14家金融机构入驻宁波国际金融服务中心
- 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 打造乐清“华尔街”
- 走马温州"金改"报道 金融改革与我们切身相关
- 半年过去 温州“金融集聚区”缘何静悄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