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梅是方志敏子女中惟一健在者。
站在陈列室父亲的照片前,满头华发的方梅驻足凝视,久久不愿离去。
80年前,方志敏带领红十军来到地处浙皖赣边界的开化县杨林镇,在这里成立了以开化县为中心的“化婺德中心县苏维埃政府”,开辟了浙江通向赣皖的革命路线。这位曾让毛泽东盛赞“以身殉志,不亦伟乎”,令郭沫若题诗感慨“千秋青史永留红”的革命先驱就义时,年仅36岁。
80年来,方志敏这个光辉的名字始终铭刻在开化人民心间。7月1日,当他的女儿方梅沿着父辈的足迹再次走进杨林,依然能感觉到,当地人民对她父亲的尊敬和热爱,从来没有随时间的消逝而远去。
对父亲最初的印象,
从一本《可爱的中国》开始
“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是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绝笔《可爱的中国》中的段落,也是方梅最熟悉的句子。
作为方志敏烈士的女儿,方梅一生中却只见过父亲两次。她告诉记者:“方梅这个名字,是我父亲取的。他曾经拟过一副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五物,松柏翠竹白梅兰’。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他是用松柏竹梅兰给起的名。父亲说过,梅花能傲雪斗霜,它美丽高洁且极富生命力,他期望我能像梅花一样坚强地成长起来!”
1932年,方梅刚出生不久,就被送给苏区干部抚养。那时候,当地的老百姓平时最喜欢说的就是革命故事,每次都会谈到方志敏。日复一日,在幼小的方梅心中,对父亲有了一个最初的印象——父亲是个好人,是大家都景仰的了不起的英雄。方梅回忆道:“当传来父亲牺牲的消息后,我的祖母几乎每晚都蜷缩在竹椅上,烤着火笼,披着薄棉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父亲还活着的念头一直支撑着我们全家。解放后,我的母亲把我接回身边,送了我一本父亲的遗作《可爱的中国》,正是从这本书里,我认识了父亲,也读懂了什么叫爱国。”
二十年求索,
出书只为还原父亲真实的形象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方梅在一部电影中看到父亲被捕后,屈服于蒋介石的劝降政策,与母亲缪敏见面的镜头。这让她很气愤:“很多观众可能不会读到这一段历史,看了这个电影,里面的情节就会被他们以‘历史’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很可怕。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是不能随意歪曲的。这件事狠狠地刺激了我。所以,我就下定决心,要写一部关于父亲的全传,尽量还原历史的真实。”
从那时起,她就踏上了追寻父亲足迹的道路。从江西到浙江,从南京到北京,从档案馆到干休所,只要是父亲去过的地方,方梅都要去。在这期间,她访问了上千位和父亲一起战斗过的战友或知情人,写了几百万字的采访文稿,其中克服的困难更是数不胜数:“我那时候,就靠一支笔、一本笔记本。最伤心的是有一回坐车,我的笔记本被人偷了。我难过极了,就像弄丢自己的孩子一样,饭都吃不下,第二天又重新去采访。”几十年来,父亲短暂一生中许多惊心动魄的片段和传奇的故事,不断苦涩而又温馨地演绎在方梅的心灵深处。
几十年的求索,她得到的,不仅是20多本厚厚的采访笔记,还有历史中真实的父亲和母亲。1999年8月1日,在父亲百年诞辰前一日,方梅用20年的时间完成的《方志敏全传》出版发行,她说,这是她作为一个女儿献给父亲的最好礼物。
与开化结缘,
她从村民的回忆里读懂父亲的清贫
在杨林镇化婺德中心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的陈列展厅里,面对着方志敏、粟裕等红十军团在开化的事迹展板,方梅不时驻足细看,寻觅着父亲在这里留下的每一个细节。当看到父亲的照片时,81岁的方梅显得十分激动,她站在父亲的照片前双目微闭,久久不愿离去。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方梅第一次来开化了。早在几年前,为了了解更多关于父亲的事迹,方梅曾经来到这里收集资料。村民得知他是方志敏烈士的女儿,全都热情地围拢过来,更有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亲切地拉着她的手,对她讲了许多方志敏在开化的故事。
“父亲当初能够在开化建立化婺德中心县苏维埃政府,向革命队伍供给盐、粮等物资,这和开化人民的无私帮助是分不开的。”方梅告诉记者,来到开化以后,特别是参加了这次活动以后,她明显感觉到,开化人民对先烈怀有深重的崇敬之心。“清贫,大爱,简洁朴素的生活,这是父亲留给我最珍贵的遗产。”方梅动情地说:“许多年来,每当我翻开父亲的遗著,从每一个字里头,我都能读到他的大爱,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作为革命烈士的女儿,我是不幸的,因为我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关爱;但我同时又是幸运的,因为我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爱和祝福。父亲的精神永不过时,他不光属于我们子女,他更属于中国。”
- 500万股债让夫妻双双踏上不归路 留下8岁女儿与老母亲
- 女儿车祸不治捐献器官救四人 老父只愿找到肇事者
- 爸爸开车突然急刹 后座的3岁女儿撞向椅背手臂骨折
- “后妈”邓美香 18年撑起两个智障女儿的天空
- 女儿成绩不好妈妈求拜神婆 七次上门被骗1.7万元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